ES6新特性保姆级别教程【建议收藏】

文章目录

  • 1、ECMAScript 6 简介
      • 1.1、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
      • 1.2、ES6 与 ECMAScript 2015 的关系
      • 1.3、ECMAScript 的历史
  • 2、let 和 const 命令
      • 2.1、let 命令
        • 2.1.1、基本用法
        • 2.1.2、不存在变量提升
        • 2.1.3、不允许重复声明
        • 2.1.4、暂时性死区
      • 2.2、const 命令
        • 2.2.1、基本用法
        • 2.2.2、本质
  • 3、变量的解构赋值
      • 3.1、数组的解构赋值
        • 3.1.1、基本用法
        • 3.1.2、默认值
      • 3.2、对象的解构赋值
        • 3.2.1、基本用法
        • 3.2.2、默认值
        • 3.2.3、注意点
        • 3.2.4、项目中的使用场景
      • 3.3、字符串的解构赋值
      • 3.4、函数参数的解构赋值
  • 4、运算符的扩展
      • 4.1、扩展运算符和剩余参数
        • 4.1.1、扩展运算符
        • 4.1.2、剩余参数
      • 4.2、链判断运算符
      • 4.3、Null 判断运算符
      • 4.4、项目中的使用过场景
  • 5、字符串的扩展
      • 5.1、模板字符串
      • 5.2、字符串的新增方法
  • 6、数组的方法介绍
      • 6.1、forEach()
      • 6.2、map()
      • 6.3、filter()
      • 6.4、some()、every()
      • 6.5、find(),findIndex(),findLast(),findLastIndex()
      • 6.6、includes()
  • 7、函数的扩展
      • 7.1、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 7.1.1、基本用法
        • 7.1.2、参数默认值的位置
      • 7.2、箭头函数
        • 7.2.1、基本用法
        • 7.2.2、使用注意点
        • 7.2.3、不适用场合
  • 8、对象的扩展
      • 8.1、属性的简洁表示法
      • 8.2、对象的新增方法
        • 8.2.1、Object.is()
        • 8.2.2、Object.assign()
  • 9、Promise 对象
      • 9.1、Promise 的含义
      • 9.2、特点
      • 9.3、缺点
      • 9.4、基本用法
      • 9.5、then()函数
      • 9.6、catch()函数
      • 9.7、Promise函数
        • 9.7.1、Promise.resolve()
        • 9.7.2、Promise.reject()
        • 9.7.3、Promise.all()
        • 9.7.4、Promise.race()
  • 10、async 函数
      • 10.1、基本用法
      • 10.2、返回 Promise 对象
      • 10.3、await 命令
      • 10.4、使用await的注意点
      • 10.4、使用await的注意点

1、ECMAScript 6 简介

ECMAScript 6.0(以下简称 ES6)是 JavaScript 语言的下一代标准,已经在 2015 年 6 月正式发布了。它的目标,是使得 JavaScript 语言可以用来编写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成为企业级开发语言。

1.1、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

1996 年 11 月,JavaScript 的创造者 Netscape 公司,决定将 JavaScript 提交给标准化组织 ECMA,希望这种语言能够成为国际标准。次年,ECMA 发布 262 号标准文件(ECMA-262)的第一版,规定了浏览器脚本语言的标准,并将这种语言称为 ECMAScript,这个版本就是 1.0 版。

该标准从一开始就是针对 JavaScript 语言制定的,但是之所以不叫 JavaScript,有两个原因。一是商标,Java 是 Sun 公司的商标,根据授权协议,只有 Netscape 公司可以合法地使用 JavaScript 这个名字,且 JavaScript 本身也已经被 Netscape 公司注册为商标。二是想体现这门语言的制定者是 ECMA,不是 Netscape,这样有利于保证这门语言的开放性和中立性。

因此,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规格,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另外的 ECMAScript 方言还有 JScript 和 ActionScript)。日常场合,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

1.2、ES6 与 ECMAScript 2015 的关系

ECMAScript 2015(简称 ES2015)这个词,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它与 ES6 是什么关系呢?

2011 年,ECMAScript 5.1 版发布后,就开始制定 6.0 版了。因此,ES6 这个词的原意,就是指 JavaScript 语言的下一个版本。

但是,因为这个版本引入的语法功能太多,而且制定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组织和个人不断提交新功能。事情很快就变得清楚了,不可能在一个版本里面包括所有将要引入的功能。常规的做法是先发布 6.0 版,过一段时间再发 6.1 版,然后是 6.2 版、6.3 版等等。

但是,标准的制定者不想这样做。他们想让标准的升级成为常规流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标准委员会提交新语法的提案,然后标准委员会每个月开一次会,评估这些提案是否可以接受,需要哪些改进。如果经过多次会议以后,一个提案足够成熟了,就可以正式进入标准了。这就是说,标准的版本升级成为了一个不断滚动的流程,每个月都会有变动。

标准委员会最终决定,标准在每年的 6 月份正式发布一次,作为当年的正式版本。接下来的时间,就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做改动,直到下一年的 6 月份,草案就自然变成了新一年的版本。这样一来,就不需要以前的版本号了,只要用年份标记就可以了。

ES6 的第一个版本,就这样在 2015 年 6 月发布了,正式名称就是《ECMAScript 2015 标准》(简称 ES2015)。2016 年 6 月,小幅修订的《ECMAScript 2016 标准》(简称 ES2016)如期发布,这个版本可以看作是 ES6.1 版,因为两者的差异非常小(只新增了数组实例的includes方法和指数运算符),基本上是同一个标准。根据计划,2017 年 6 月发布 ES2017 标准。

因此,ES6 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泛指,含义是 5.1 版以后的 JavaScript 的下一代标准,涵盖了 ES2015、ES2016、ES2017 等等,而 ES2015 则是正式名称,特指该年发布的正式版本的语言标准。本书中提到 ES6 的地方,一般是指 ES2015 标准,但有时也是泛指“下一代 JavaScript 语言”。

1.3、ECMAScript 的历史

ES6 从开始制定到最后发布,整整用了 15 年。

前面提到,ECMAScript 1.0 是 1997 年发布的,接下来的两年,连续发布了 ECMAScript 2.0(1998 年 6 月)和 ECMAScript 3.0(1999 年 12 月)。3.0 版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在业界得到广泛支持,成为通行标准,奠定了 JavaScript 语言的基本语法,以后的版本完全继承。直到今天,初学者一开始学习 JavaScript,其实就是在学 3.0 版的语法。

2000 年,ECMAScript 4.0 开始酝酿。这个版本最后没有通过,但是它的大部分内容被 ES6 继承了。因此,ES6 制定的起点其实是 2000 年。

为什么 ES4 没有通过呢?因为这个版本太激进了,对 ES3 做了彻底升级,导致标准委员会的一些成员不愿意接受。ECMA 的第 39 号技术专家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39,简称 TC39)负责制订 ECMAScript 标准,成员包括 Microsoft、Mozilla、Google 等大公司。

2007 年 10 月,ECMAScript 4.0 版草案发布,本来预计次年 8 月发布正式版本。但是,各方对于是否通过这个标准,发生了严重分歧。以 Yahoo、Microsoft、Google 为首的大公司,反对 JavaScript 的大幅升级,主张小幅改动;以 JavaScript 创造者 Brendan Eich 为首的 Mozilla 公司,则坚持当前的草案。

2008 年 7 月,由于对于下一个版本应该包括哪些功能,各方分歧太大,争论过于激烈,ECMA 开会决定,中止 ECMAScript 4.0 的开发,将其中涉及现有功能改善的一小部分,发布为 ECMAScript 3.1,而将其他激进的设想扩大范围,放入以后的版本,由于会议的气氛,该版本的项目代号起名为 Harmony(和谐)。会后不久,ECMAScript 3.1 就改名为 ECMAScript 5。

2009 年 12 月,ECMAScript 5.0 版正式发布。Harmony 项目则一分为二,一些较为可行的设想定名为 JavaScript.next 继续开发,后来演变成 ECMAScript 6;一些不是很成熟的设想,则被视为 JavaScript.next.next,在更远的将来再考虑推出。TC39 委员会的总体考虑是,ES5 与 ES3 基本保持兼容,较大的语法修正和新功能加入,将由 JavaScript.next 完成。当时,JavaScript.next 指的是 ES6,第六版发布以后,就指 ES7。TC39 的判断是,ES5 会在 2013 年的年中成为 JavaScript 开发的主流标准,并在此后五年中一直保持这个位置。

2011 年 6 月,ECMAScript 5.1 版发布,并且成为 ISO 国际标准(ISO/IEC 16262:2011)。

2013 年 3 月,ECMAScript 6 草案冻结,不再添加新功能。新的功能设想将被放到 ECMAScript 7。

2013 年 12 月,ECMAScript 6 草案发布。然后是 12 个月的讨论期,听取各方反馈。

2015 年 6 月,ECMAScript 6 正式通过,成为国际标准。从 2000 年算起,这时已经过去了 15 年。

2、let 和 const 命令

2.1、let 命令

2.1.1、基本用法

ES6 新增了let命令,用来声明变量。它的用法类似于var,但是所声明的变量,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

{
  let a = 10;
  var b = 1;
}

console.log(a) // 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console.log(b) // 1

上面代码在代码块之中,分别用letvar声明了两个变量。然后在代码块之外调用这两个变量,结果let声明的变量报错,var声明的变量返回了正确的值。这表明,let声明的变量只在它所在的代码块有效。

2.1.2、不存在变量提升

var命令会发生“变量提升”现象,即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使用,值为undefined。这种现象多多少少是有些奇怪的,按照一般的逻辑,变量应该在声明语句之后才可以使用。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let命令改变了语法行为,它所声明的变量一定要在声明后使用,否则报错。

// var 的情况
var foo
console.log(foo); // 输出undefined
foo = 2;


// let 的情况
console.log(bar); // 报错ReferenceError
let bar = 2;

上面代码中,变量foovar命令声明,会发生变量提升,即脚本开始运行时,变量foo已经存在了,但是没有值,所以会输出undefined。变量barlet命令声明,不会发生变量提升。这表示在声明它之前,变量bar是不存在的,这时如果用到它,就会抛出一个错误。

2.1.3、不允许重复声明

let不允许在相同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一个变量。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var a = 1;
}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let a = 1;
}

因此,不能在函数内部重新声明参数。

function func(arg) {
  let arg;
}
func() // 报错

function func(arg) {
  {
    let arg;
  }
}
func() // 不报错

2.1.4、暂时性死区

只要块级作用域内存在let命令,它所声明的变量就“绑定”(binding)这个区域,不再受外部的影响。

var tmp = 123;

if (true) {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上面代码中,存在全局变量tmp,但是块级作用域内let又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tmp,导致后者绑定这个块级作用域,所以在let声明变量前,对tmp赋值会报错。

ES6明确规定,如果区块中存在letconst命令,这个区块对这些命令声明的变量,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封闭作用域。凡是在声明之前就使用这些变量,就会报错。

总之,在代码块内,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temporal dead zone,简称 TDZ)。

2.2、const 命令

2.2.1、基本用法

const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一旦声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变。

const PI = 3.1415;
PI // 3.1415

PI = 3;
// TypeError: Assignment to constant variable.

const声明的常量不得改变值,这意味着,const一旦声明,就必须立即初始化,不能留到以后赋值。

const foo;
// SyntaxError: Missing initializer in const declaration

上面代码表示,对于const来说,只声明不赋值,就会报错。

const的作用域与let命令相同:只在声明所在的块级作用域内有效。

if (true) {
  const MAX = 5;
}

MAX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MAX is not defined

const命令声明的常量也是不提升,同样存在暂时性死区,只能在声明的位置后面使用。

if (true) {
  console.log(MAX); // ReferenceError
  const MAX = 5;
}

上面代码在常量MAX声明之前就调用,结果报错。

const声明的常量,也与let一样不可重复声明。

var message = "Hello!";
let age = 25;

// 以下两行都会报错
const message = "Goodbye!";
const age = 30;

2.2.2、本质

const实际上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得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不得改动。对于简单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但对于复合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变量指向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针,const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的,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因此,将一个对象声明为常量必须非常小心。

const foo = {};

// 为 foo 添加一个属性,可以成功
foo.prop = 123;
foo.prop // 123

// 将 foo 指向另一个对象,就会报错
foo = {}; // TypeError: "foo" is read-only

上面代码中,常量foo储存的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指向一个对象。不可变的只是这个地址,即不能把foo指向另一个地址,但对象本身是可变的,所以依然可以为其添加新属性。

下面是另一个例子。

const a = [];
a.push('Hello'); // 可执行
a.length = 0;    // 可执行
a = ['Dave'];    // 报错

上面代码中,常量a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本身是可写的,但是如果将另一个数组赋值给a,就会报错。

3、变量的解构赋值

3.1、数组的解构赋值

3.1.1、基本用法

以前,为变量赋值,只能直接指定值。

let a = 1;
let b = 2;
let c = 3;

ES6 允许写成下面这样。

let [a, b, c] = [1, 2, 3];

上面代码表示,可以从数组中提取值,按照对应位置,对变量赋值。

本质上,这种写法属于“模式匹配”,只要等号两边的模式相同,左边的变量就会被赋予对应的值。下面是一些使用嵌套数组进行解构的例子。

let [foo, [[bar], baz]] = [1, [[2], 3]];
foo // 1
bar // 2
baz // 3

let [x, , y] = [1, 2, 3];
x // 1
y // 3

如果解构不成功,变量的值就等于undefined

let [foo] = [];
let [bar, foo] = [1];

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解构不成功,foo的值都会等于undefined

3.1.2、默认值

解构赋值允许指定默认值。

let [foo = true] = [];
foo // true

let [x, y = 'b'] = ['a']; // x='a', y='b'
let [x, y = 'b'] = ['a', undefined]; // x='a', y='b'

注意,ES6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判断一个位置是否有值。所以,只有当一个数组成员严格等于undefined,默认值才会生效。

let [x = 1] = [undefined];
x // 1

let [x = 1] = [null];
x // null

上面代码中,如果一个数组成员是null,默认值就不会生效,因为null不严格等于undefined

3.2、对象的解构赋值

3.2.1、基本用法

对象的解构与数组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数组的元素是按次序排列的,变量的取值由它的位置决定;而对象的属性没有次序,变量必须与属性同名,才能取到正确的值。

let { bar, foo } = { foo: 'aaa', bar: 'bbb' };
foo // "aaa"
bar // "bbb"

let {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undefined    如果解构失败,变量的值等于`undefined`

上面代码的第一个例子,等号左边的两个变量的次序,与等号右边两个同名属性的次序不一致,但是对取值完全没有影响。第二个例子的变量没有对应的同名属性,导致取不到值,最后等于undefined

如果变量名与属性名不一致,必须写成下面这样。

let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let obj = { first: 'hello', last: 'world' };
let { first: f, last: l } = obj;
f // 'hello'
l // 'world'

这实际上说明,对象的解构赋值是下面形式的简写。

let { foo: foo, bar: bar } = { foo: 'aaa', bar: 'bbb' };

也就是说,对象的解构赋值的内部机制,是先找到同名属性,然后再赋给对应的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let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foo // error: foo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码中,foo是匹配的模式,baz才是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变量baz,而不是模式foo

与数组一样,解构也可以用于嵌套结构的对象。

let obj = {
  p: [
    'Hello',
    { y: 'World' }
  ]
};

let { p: [x, { y }] } = obj;
x // "Hello"
y // "World"

注意,这时p是模式,不是变量,因此不会被赋值。如果p也要作为变量赋值,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let obj = {
  p: [
    'Hello',
    { y: 'World' }
  ]
};

let { p } = obj;
p // ["Hello", {y: "World"}]

3.2.2、默认值

对象的解构也可以指定默认值。

var {x = 3} = {};
x // 3

var {x, y = 5} = {x: 1};
x // 1
y // 5

默认值生效的条件是,对象的属性值严格等于undefined

var {x = 3} = {x: undefined};
x // 3

var {x = 3} = {x: null};
x // null

上面代码中,属性x等于null,因为nullundefined不严格相等,所以是个有效的赋值,导致默认值3不会生效。

3.2.3、注意点

(1)如果要将一个已经声明的变量用于解构赋值,必须非常小心。

// 错误的写法
let x;
{x} = {x: 1};
// SyntaxError: syntax error

上面代码的写法会报错,因为 JavaScript 引擎会将{x}理解成一个代码块,从而发生语法错误。只有不将大括号写在行首,避免 JavaScript 将其解释为代码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 正确的写法
let x;
({x} = {x: 1});

上面代码将整个解构赋值语句,放在一个圆括号里面,就可以正确执行。

3.2.4、项目中的使用场景

1、对this进行解构,减少this的滥用

//在computed中对this进行解构
computed: {
    btnsArr({isShowDispatch, isPaperWorkTicket, wtPaperValidOrg}) {
		// 派工单或者是四川个性化纸质票不展示保存按钮
		return isShowDispatch || (isPaperWorkTicket && wtPaperValidOrg) ? ['提交'] :['保		存', '提交']
	}
}
//在methods中对this进行解构
methods: {
    getData(){
       let { getIssuerArr, ticketCodeValue } = this
       /*
       *getIssuerArr.forEach(item=>{
       *   ...//处理数据的逻辑
       *}) 
       */     
    }
}

2、在通过接口拿到后端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常用对象的解构赋值代替普通的赋值操作来优化代码。

//获取接口返回的数据res
const res = await workTicket.getSignerList(params)
if (res.RT_F === 1) {
    //对返回值进行解构,赋值给对应的变量
	let { signerList, defaultSigner, defaultSignerVo } = res.DTS || {}
	...//后续的逻辑处理
}

3.3、字符串的解构赋值

字符串也可以解构赋值。这是因为此时,字符串被转换成了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解构赋值的规则是,只要等号右边的值不是对象或数组,就先将其转为对象。)

const [a, b, c, d, e] = 'hello';
a // "h"
b // "e"
c // "l"
d // "l"
e // "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类似数组的对象都有一个length属性,因此还可以对这个属性解构赋值。

let {length : len} = 'hello';
len // 5

3.4、函数参数的解构赋值

函数的参数也可以使用解构赋值。

function add([x, y]){
  return x + y;
}
add([1, 2]); // 3

上面代码中,函数add的参数表面上是一个数组,但在传入参数的那一刻,数组参数就被解构成变量xy。对于函数内部的代码来说,它们能感受到的参数就是xy

函数参数的解构也可以使用默认值。

function move({x = 0, y = 0} = {}) {
  return [x, y];
}

move({x: 3, y: 8}); // [3, 8] 
move({x: 3}); // [3, 0]
move({}); // [0, 0]
move(); // [0, 0]

上面代码中,函数move的参数是一个对象,通过对这个对象进行解构,得到变量xy的值。如果解构失败,xy等于默认值。

注意,下面的写法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function move({x, y} = { x: 0, y: 0 }) {
  return [x, y];
}
move({x: 3, y: 8}); // [3, 8]
move({x: 3}); // [3, undefined]
move({}); // [undefined, undefined]
move(); // [0, 0]

上面代码是为函数move的参数指定默认值,而不是为变量xy指定默认值,所以会得到与前一种写法不同的结果。

4、运算符的扩展

4.1、扩展运算符和剩余参数

扩展运算符(Spread Operator)和剩余参数(Rest Parameter)的写法相同,都是在变量或字面量之前加三个点(…)。虽然两者之间有诸多类似,但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却完全不同。扩展运算符能把整体展开成个体,常用于函数调用、数组或字符串处理等;而剩余参数正好相反,把个体合并成整体,常用于函数声明、解构参数等。此处的整体可能是数组、字符串或类数组对象等,个体可能是字符、数组的元素或函数的参数等。

4.1.1、扩展运算符

扩展运算符的用途简单概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替代函数的apply()方法。
  (2)简化函数调用时传递实参的方式。
  (3)处理数组和字符串。

1)apply()
  函数的apply()方法能够间接调用其它对象的方法,往往能收获奇效,例如用Math对象的min()方法获取数组中的最小值,min()方法本来只接收一组参数,利用apply()方法后就能直接传递一个数组,如下所示。

let arr = [1, 0, 2],
  min;
min = Math.min(1, 0, 2);                 //一组参数的调用方式
min = Math.min.apply(null, arr);    //利用apply()间接调用

虽然apply()方法很便捷,但每次都必须设置this的指向(即定义第一个参数),并且迂回的写法可能会为理解代码意图设置障碍。而使用扩展运算符后,既能以简单的语法形式完成相同的功能,还能更清晰的表明代码的意图。下面用扩展运算符查找数组中的最小值。

min = Math.min(...arr);
console.log(min);     //0

2)传参

函数在被调用时,实参通常都是以逗号分隔的序列形式传递到函数体内。如果实参的值被保存在数组中,那么就要一个一个的读取数组中指定位置的元素,例如创建一个日期对象(调用它的构造函数),把年月日的信息保存在数组中,如下代码所示。注释中的日期并不是默认的显示格式,只是为了更容易阅读而这么写的。

let date = [2018, 7, 6];
new Date(date[0], date[1], date[2]);    //2018-7-6

换成扩展运算符的写法后,实参的传递就变得非常的简洁,如下所示。

new Date(...date);                      //2018-7-6

不仅如此,在调用函数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多个扩展运算符,并能和普通的实参混合使用,如下所示。

let time = [10, 28];
new Date(...date, ...time, 45);         //2018-7-6 10:28:45

3)数组和字符串

在扩展运算符出现之前,要执行数组的复制、合并等操作,需要调用数组的slice()、concat()、unshift()等方法。下面是一个数组复制与合并的简单示例。

let arr1 = [1, 2, 3],
  arr2,
  arr3;
arr2 = arr1.slice();       //复制数组
arr3 = arr2.concat(arr1);  //合并数组
console.log(arr1);         //[1, 2, 3]
console.log(arr2);         //[1, 2, 3]
console.log(arr3);         //[1, 2, 3, 1, 2, 3]

接下来用扩展运算符来完成同样的功能,如下代码所示。

arr2 = [...arr1];              //复制数组
arr3 = [...arr1, ...arr2];     //合并数组

在实际项目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数组操作,合理利用扩展运算符,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代码,还能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扩展运算符不仅能处理数组,还能处理字符串。在JavaScript中,字符串的行为类似于数组,但它不能直接调用数组的方法,需要先执行自己的split()方法转换成数组。而使用扩展运算符后,就能省去这步操作,具体如下所示,注意,包裹的方括号不能省略。

let str = "strick";
str.split("");        //["s", "t", "r", "i", "c", "k"]
[...str];             //["s", "t", "r", "i", "c", "k"]

4.1.2、剩余参数

在JavaScript的函数中,声明时定义的形参个数可以和传入的实参个数不同。当实参个数大于形参个数时,ES6新增的剩余参数能把没有对应形参的实参收集到一个数组中。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function func(name, ...args) {
  console.log(name);
  console.log(args[0]);
}
args = [29,'88']
func("strick");         //首先输出"strick",然后输出undefined
func("freedom", 29,'88');    //首先输出"freedom",然后输出29

第一次调用func()函数只传入了一个实参,对应的形参就是name。第二次调用func()函数传入了两个实参,第一个有对应的形参,而第二个并没有对应的形参。此时,该实参就会被放到数组args(就是剩余参数)中,变为该数组的一个元素,在函数体内就能通过数组的索引读取该实参。有一点要注意,剩余参数不会影响函数的length属性,该属性的值表示形参个数。以上面的func()函数为例,… args并不是一个形参,因此,func()函数的length属性值为1。

console.log(func.length);         //1

剩余参数 之前,我们在接触多个参数的时候,通常使用arguments对象去代替接收多个参数。但是,arguments是类数组对象,不能使用数组的很多便捷操作, 箭头函数当中没有arguments对象 。

下面是一个 rest 参数代替arguments变量的例子。

// arguments变量的写法
function sortNumbers() {
  return Array.from(arguments).sort();
}
// rest参数的写法
const sortNumbers = (...numbers) => numbers.sort();

1) 两点限制

剩余参数有两点限制,在使用时需要引起注意。第一点是在函数中声明时必须放在最后,下面是一种错误的写法。

function restrict1(...args, name) {
  //抛出语法错误
}

第二点是不能在对象字面量的setter方法中声明,因为该方法只接收一个参数,而剩余参数不会限制参数的数量。注意,setter方法在定义时会用set替代function关键字,下面是一个会抛出语法错误的例子。

var obj = {
  set age(...value) {
    this._age = value;
  }
};

4.2、链判断运算符

编程实务中,如果读取对象内部的某个属性,往往需要判断一下,属性的上层对象是否存在。比如,读取message.body.user.firstName这个属性,安全的写法是写成下面这样。

// 错误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default';

// 正确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
  && message.body
  && message.body.user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default';

上面例子中,firstName属性在对象的第四层,所以需要判断四次,每一层是否有值。

这样的层层判断非常麻烦,因此 ES2020 引入了“链判断运算符”(optional chaining operator)?.,简化上面的写法。

const firstName = message?.body?.user?.firstName || 'default';

上面代码使用了?.运算符,直接在链式调用的时候判断,左侧的对象是否为nullundefined。如果是的,就不再往下运算,而是返回undefined

4.3、Null 判断运算符

读取对象属性的时候,如果某个属性的值是nullundefined,有时候需要为它们指定默认值。常见做法是通过||运算符指定默认值。

const headerText = response.settings.headerText || 'Hello, world!';
const animationDuration = response.settings.animationDuration || 300;
const showSplashScreen = response.settings.showSplashScreen || true;

上面的三行代码都通过||运算符指定默认值,但是这样写是错的。开发者的原意是,只要属性的值为nullundefined,默认值就会生效,但是属性的值如果为空字符串或false0,默认值也会生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ES2020 引入了一个新的 Null 判断运算符??。它的行为类似||,但是只有运算符左侧的值为nullundefined时,才会返回右侧的值。

const headerText = response.settings.headerText ?? 'Hello, world!';
const animationDuration = response.settings.animationDuration ?? 300;
const showSplashScreen = response.settings.showSplashScreen ?? true;

上面代码中,默认值只有在左侧属性值为nullundefined时,才会生效。

这个运算符的一个目的,就是跟链判断运算符?.配合使用,为nullundefined的值设置默认值。

const animationDuration = response.settings?.animationDuration ?? 300;

4.4、项目中的使用过场景

读取层级很深的对象:

//在computed获取配置信息
computed: {
    isFillPreview({sysParasInfo}) {
		return sysParasInfo?.WT_PREVIEW_RULE?.includes('01')
	},
    getPreviewPage({sysParasInfo}) {
		return sysParasInfo?.WT_TICKET_PRE_STYLE ?? '01'
	},  
}

5、字符串的扩展

5.1、模板字符串

ES6 引入了模板字符串,用反引号表示,模板字符串中嵌入变量,需要将变量名写在${}之中。

//用uni.redirectTo进行页面跳转时url使用模板字符串
uni.redirectTo({
	url: `/pages/work-plan/work-week-detail?planId=${res.DTS}&openFrom=${this.openFrom}`
})

如果使用模板字符串表示多行字符串,所有的空格和缩进都会被保留在输出之中

5.2、字符串的新增方法

(1) 实例方法:includes(), startsWith(), endsWith()

传统上,JavaScript 只有indexOf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字符串是否包含在另一个字符串中。ES6 又提供了三种新方法。

  • includes():返回布尔值,表示是否找到了参数字符串。
  • start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头部。
  • end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尾部。
le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Hello') // true
s.endsWith('!') // true
s.includes('o') // true

这三个方法都支持第二个参数,表示开始搜索的位置。

le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world', 6) // true
s.endsWith('Hello', 5) // true
s.includes('Hello', 6) // false

上面代码表示,使用第二个参数n时,endsWith的行为与其他两个方法有所不同。它针对前n个字符,而其他两个方法针对从第n个位置直到字符串结束。

项目中的使用场景

//判断SYS_IGW_FUNC对应的值(字符串类型)中是否包含02
computed: {
    isShowIndexAndCloseBtn() {
		const sysParasInfo = this.$store.state.sysParasInfo
		return sysParasInfo?.SYS_IGW_FUNC?.includes('02')
	},
}

(2) 实例方法:padStart(),padEnd()

ES2017 引入了字符串补全长度的功能。如果某个字符串不够指定长度,会在头部或尾部补全。padStart()用于头部补全,padEnd()用于尾部补全。

'x'.padStart(5, 'ab') // 'ababax'
'x'.padEnd(5, 'ab') // 'xabab'

上面代码中,padStart()padEnd()一共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补全生效的最大长度,第二个参数是用来补全的字符串。

如果原字符串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最大长度,则字符串补全不生效,返回原字符串。

'xxx'.padStart(2, 'ab') // 'xxx'
'xxx'.padEnd(2, 'ab') // 'xxx'

如果用来补全的字符串与原字符串,两者的长度之和超过了最大长度,则会截去超出位数的补全字符串。

'abc'.padStart(10, '0123456789')
// '0123456abc'

如果省略第二个参数,默认使用空格补全长度。

'x'.padStart(4) // '   x'
'x'.padEnd(4) // 'x   '

padStart()的常见用途是为数值补全指定位数。下面代码生成 10 位的数值字符串。

'1'.padStart(10, '0') // "0000000001"
'12'.padStart(10, '0') // "0000000012"
'123456'.padStart(10, '0') // "0000123456"

另一个用途是提示字符串格式。

'12'.padStart(10, 'YYYY-MM-DD') // "YYYY-MM-12"
'09-12'.padStart(10, 'YYYY-MM-DD') // "YYYY-09-12"

(3) 实例方法:trimStart(),trimEnd()

ES2019 对字符串实例新增了trimStart()trimEnd()这两个方法。它们的行为与trim()一致,trimStart()消除字符串头部的空格,trimEnd()消除尾部的空格。它们返回的都是新字符串,不会修改原始字符串。

const s = '  abc  ';

s.trim() // "abc"
s.trimStart() // "abc  "
s.trimEnd() // "  abc"

上面代码中,trimStart()只消除头部的空格,保留尾部的空格。trimEnd()也是类似行为。

除了空格键,这两个方法对字符串头部(或尾部)的 tab 键、换行符等不可见的空白符号也有效。

(4) 实例方法:replaceAll()

历史上,字符串的实例方法replace()只能替换第一个匹配。

'aabbcc'.replace('b', '_')
// 'aa_bcc'

上面例子中,replace()只将第一个b替换成了下划线。

如果要替换所有的匹配,不得不使用正则表达式的g修饰符。

'aabbcc'.replace(/b/g, '_')
// 'aa__cc'

正则表达式毕竟不是那么方便和直观,ES2021 引入了replaceAll()方法,可以一次性替换所有匹配。

'aabbcc'.replaceAll('b', '_')
// 'aa__cc'

它的用法与replace()相同,返回一个新字符串,不会改变原字符串。

6、数组的方法介绍

6.1、forEach()

forEach方法用于调用数组的每个元素,并将元素传递给回调函数。数组中的每个值都会调用回调函数。其语法如下:

array.forEach(function(currentValue, index, arr){}, thisValue)

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为回调函数,是必传的。它有三个参数:

* currentValue;必须,当前元素
* index:可选,当前元素的索引值
* arr: 可选,当前元素所属的数组对象

let arr=[1, 2, 3, 4, 5]
arr.forEach((item, index, arr) => {
console.log(index + ':' + item)
})

该方法的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回调函数内部this变量(前提是回调函数不能是箭头函数,因为箭头函数没有this),是可选的;

let arr=[1, 2, 3, 4, 5]
let arr1=[9, 8, 7, 6, 5]
arr.forEach(function(item, index, arr) {
console.log(this[index]) // 9 8 7 6 5
}, arr1)
// this 就是 arr1数组

小结:
* forEach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也没有返回值
* forEach无法使用break, continue跳出循环,使用return 时,效果和在for循环中使用 continue 一致;
* forEach方法无法遍历对象,仅适用于数组的遍历

6.2、map()

map()方法会返回一个新数组,数组中的元素为原始数组元素调用函数处理后的值。该方法按照原始数组元素顺序依次处理元素。其语法如下:

array.map(function(currentValue, index, arr){}, thisValue)

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为回调函数,是必传的。它有三个参数:
* currentValue:必须,当前元素的值
* index: 可选,当前元素的索引值
* arr: 可选,当前元素所属的数组对象

let arr = [1, 2, 3]
arr.map(function(item) {
return item + 1
})
// 输出结果:[2, 3, 4]

同样,它也有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参数函数内部的this变量。是可选的;

let arr = ['a', 'b', 'c'];
[1, 2].map(function (e) {
return this[e];
}, arr)
// 输出结果: ['b', 'c'] this就是arr

该方法可以链式调用:

let arr = [1, 2, 3]
arr.map(item => item + 1).map(item => item +1)
// 第一个map的输出结果:[2, 3, 4]
// 最终输出结果: [3, 4, 5]

小结:
* map方法不会对空数据进行检测
* map方法遍历数组是会返回一个新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
* map方法无法遍历对象,仅适用于数组的遍历

6.3、filter()

filter()方法用于过滤数组,满足条件的元素会被返回。它的第一个参数是回调函数,所有数组元素依次执行该函数,返回结果为true的元素会被返回,没有符合条件的元素,则返回空数组。其语法如下:

array.filter(function(currentValue,index,arr), thisValue)

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回调函数,是必传的。它有三个参数:
* currentValue:必须,当前元素的值
* index:可选,当前元素的索引值
* arr:可选,当前元素所属的数组对象

const arr = [1, 2, 3, 4, 5]
arr.filter(item => item > 2)
// 输出结果:[3, 4, 5]

同样,它也有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参数函数内部的this变量。是可选的。

新知识:

可以使用filter()方法来移除数组中的 undefined、null、NAN等值

let arr = [1, undefined, 2, null, 3, false, '', 4, 0]
arr.filter(Boolean)
等价于:
array.filter((item) => {return Boolean(item)})
// 输出结果:[1, 2, 3, 4]

小结:
* filter方法会返回一个新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
* filter方法不会对空数组进行检测
* filter方法仅适用于检测数组

6.4、some()、every()

some() 方法会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进行遍历,只要有一个元素符合条件,就返回true,且剩余的元素不会再进行检测,否则就返回false。

every() 方法会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进行遍历,只有所有元素都符合条件时,才返回true,如果数组中检测到有一个元素不满足,则整个表达式返回 false ,且剩余的元素不会再进行检测。其语法如下:

array.some(function(currentValue,index,arr),thisValue)
array.every(function(currentValue,index,arr), thisValue)

两个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为回调函数,是必传的,它有三个参数:
* currentValue:必须,当前元素的值
* index: 可选,当前元素的索引值
* arr: 可选,当前元素所属的数组对象

let arr = [1, 2, 3, 4, 5]
arr.some(item => item > 4)
// 输出结果: true
let arr = [1, 2, 3, 4, 5]
arr.every(item => item > 0)
// 输出结果: true

小结:
* 两个方法会返回一个布尔值,且都不会改变原数组
* 两个方法都不会对空数组进行检测
* 两个方法都适用于检测数组

6.5、find(),findIndex(),findLast(),findLastIndex()

数组实例的find()方法,用于找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它的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所有数组成员依次执行该回调函数,直到找出第一个返回值为true的成员,然后返回该成员。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成员,则返回undefined

[1, 4, -5, 10].find((n) => n < 0)
// -5

上面代码找出数组中第一个小于 0 的成员。

[1, 5, 10, 15].find(function(value, index, arr) {
  return value > 9;
}) // 10

上面代码中,find()方法的回调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依次为当前的值、当前的位置和原数组。

数组实例的findIndex()方法的用法与find()方法非常类似,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的位置,如果所有成员都不符合条件,则返回-1

[1, 5, 10, 15].findIndex(function(value, index, arr) {
  return value > 9;
}) // 2

这两个方法都可以接受第二个参数,用来绑定回调函数的this对象。

function f(v){
  return v > this.age;
}
let person = {name: 'John', age: 20};
[10, 12, 26, 15].find(f, person);    // 26

上面的代码中,find()函数接收了第二个参数person对象,回调函数中的this对象指向person对象。

另外,这两个方法都可以发现NaN,弥补了数组的indexOf()方法的不足。

[NaN].indexOf(NaN)
// -1

[NaN].findIndex(y => Object.is(NaN, y))
// 0

上面代码中,indexOf()方法无法识别数组的NaN成员,但是findIndex()方法可以借助Object.is()方法做到。

find()findIndex()都是从数组的0号位,依次向后检查。ES2022 新增了两个方法findLast()findLastIndex(),从数组的最后一个成员开始,依次向前检查,其他都保持不变。

const array = [
  { value: 1 },
  { value: 2 },
  { value: 3 },
  { value: 4 }
];

array.findLast(n => n.value % 2 === 1); // { value: 3 }
array.findLastIndex(n => n.value % 2 === 1); // 2

上面示例中,findLast()findLastIndex()从数组结尾开始,寻找第一个value属性为奇数的成员。结果,该成员是{ value: 3 },位置是2号位。

6.6、includes()

Array.prototype.includes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数组是否包含给定的值,与字符串的includes方法类似。ES2016 引入了该方法。

[1, 2, 3].includes(2)     // true
[1, 2, 3].includes(4)     // false
[1, 2, NaN].includes(NaN) // true

该方法的第二个参数表示搜索的起始位置,默认为0。如果第二个参数为负数,则表示倒数的位置,如果这时它大于数组长度(比如第二个参数为-4,但数组长度为3),则会重置为从0开始。

[1, 2, 3].includes(3, 3);  // false
[1, 2, 3].includes(3, -1); // true

没有该方法之前,我们通常使用数组的indexOf方法,检查是否包含某个值。

if (arr.indexOf(el) !== -1) {
  // ...
}

indexOf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语义化,它的含义是找到参数值的第一个出现位置,所以要去比较是否不等于-1,表达起来不够直观。二是,它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进行判断,这会导致对NaN的误判。

[NaN].indexOf(NaN)
// -1

includes使用的是不一样的判断算法,就没有这个问题。

[NaN].includes(NaN)
// true

7、函数的扩展

7.1、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7.1.1、基本用法

ES6 之前,不能直接为函数的参数指定默认值,只能采用变通的方法。

function log(x, y) {
  y = y || 'World';
  console.log(x, y);
}

log('Hello') // Hello World
log('Hello', 'China') // Hello China
log('Hello', '') // Hello World

上面代码检查函数log()的参数y有没有赋值,如果没有,则指定默认值为World。这种写法的缺点在于,如果参数y赋值了,但是对应的布尔值为false,则该赋值不起作用。就像上面代码的最后一行,参数y等于空字符,结果被改为默认值。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通常需要先判断一下参数y是否被赋值,如果没有,再等于默认值。

if (typeof y === 'undefined') {
  y = 'World';
}

ES6 允许为函数的参数设置默认值,即直接写在参数定义的后面。

function log(x, y = 'World') {
  console.log(x, y);
}

log('Hello') // Hello World
log('Hello', 'China') // Hello China
log('Hello', '') // Hello

使用参数默认值时,函数不能有同名参数。

// 不报错
function foo(x, x, y) {
  // ...
}

// 报错
function foo(x, x, y = 1) {
  // ...
}
// SyntaxError: Duplicate parameter name not allowed in this context

7.1.2、参数默认值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定义了默认值的参数,应该是函数的尾参数。因为这样比较容易看出来,到底省略了哪些参数。如果非尾部的参数设置默认值,实际上这个参数是没法省略的。

// 例一
function f(x = 1, y) {
  return [x, y];
}

f() // [1, undefined]
f(2) // [2, undefined]
f(, 1) // 报错
f(undefined, 1) // [1, 1]

上面代码中,有默认值的参数都不是尾参数。这时,无法只省略该参数,而不省略它后面的参数,除非显式输入undefined

如果传入undefined,将触发该参数等于默认值,null则没有这个效果。

function foo(x = 5, y = 6) {
  console.log(x, y);
}

foo(undefined, null)
// 5 null

上面代码中,x参数对应undefined,结果触发了默认值,y参数等于null,就没有触发默认值。

7.2、箭头函数

7.2.1、基本用法

ES6 允许使用“箭头”(=>)定义函数。

var f = v => v;

// 等同于
var f = v=> v;

如果箭头函数不需要参数或需要多个参数,就使用一个圆括号代表参数部分。

var f = () => 5;
// 等同于
var f = function () { return 5 };

var sum = (num1, num2) => num1 + num2;
// 等同于
var sum = function(num1,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如果箭头函数的代码块部分多于一条语句,就要使用大括号将它们括起来,并且使用return语句返回。

var sum = (num1, num2) => { return num1 + num2; }

由于大括号被解释为代码块,所以如果箭头函数直接返回一个对象,必须在对象外面加上括号,否则会报错。

// 报错
let getTempItem = id => { id: id, name: "Temp" };

// 不报错
let getTempItem = id => ({ id: id, name: "Temp" });

7.2.2、使用注意点

箭头函数有几个使用注意点。

(1)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

(2)不可以当作构造函数,也就是说,不可以对箭头函数使用new命令,否则会抛出一个错误。

(3)不可以使用arguments对象,该对象在函数体内不存在。如果要用,可以用 rest 参数代替。

上面三点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对于普通函数来说,内部的this指向函数运行时所在的对象,但是这一点对箭头函数不成立。它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内部的this就是定义时上层作用域中的this(就是定义该函数时所在的作用域指向的对象)。也就是说,箭头函数内部的this指向是固定的,相比之下,普通函数的this指向是可变的。

下面例子是回调函数分别为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对比它们内部的this指向。

function Timer() {
  this.s1 = 0;
  this.s2 = 0;
  // 箭头函数
  setInterval(() => this.s1++, 1000);
  // 普通函数
  setInterval(function () {
    this.s2++;
  }, 1000);
}

var timer = new Timer();

setTimeout(() => console.log('s1: ', timer.s1), 3100);
setTimeout(() => console.log('s2: ', timer.s2), 3100);
// s1: 3
// s2: 0

上面代码中,Timer函数内部设置了两个定时器,分别使用了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前者的this绑定定义时所在的作用域(即Timer函数),后者的this指向运行时所在的作用域(即全局对象)。所以,3100 毫秒之后,timer.s1被更新了 3 次,而timer.s2一次都没更新。

箭头函数实际上可以让this指向固定化,绑定this使得它不再可变,这种特性很有利于封装回调函数。下面是一个例子,DOM 事件的回调函数封装在一个对象里面。

var handler = {
  id: '123456',

  init: function()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this.doSomething(event.type), false);
  },
    
  doSomething: function(type) {
    console.log('Handling ' + type  + ' for ' + this.id);
  }
};

上面代码的init()方法中,使用了箭头函数,这导致这个箭头函数里面的this,总是指向handler对象。如果回调函数是普通函数,那么运行this.doSomething()这一行会报错,因为此时this指向document对象。

7.2.3、不适用场合

由于箭头函数使得this从“动态”变成“静态”,下面两个场合不应该使用箭头函数。

第一个场合是定义对象的方法,且该方法内部包括this

const cat = {
  lives: 9,
  jumps: () => {
    this.lives--;
  }
}

上面代码中,cat.jumps()方法是一个箭头函数,这是错误的。调用cat.jumps()时,如果是普通函数,该方法内部的this指向cat;如果写成上面那样的箭头函数,使得this指向全局对象,因此不会得到预期结果。这是因为对象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导致jumps箭头函数定义时的作用域就是全局作用域。

第二个场合是需要动态this的时候,也不应使用箭头函数。

var butt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ress');
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this.classList.toggle('on');
});

上面代码运行时,点击按钮会报错,因为button的监听函数是一个箭头函数,导致里面的this就是全局对象。如果改成普通函数,this就会动态指向被点击的按钮对象。

8、对象的扩展

8.1、属性的简洁表示法

ES6 允许在大括号里面,直接写入变量和函数,作为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这样的书写更加简洁。

const foo = 'bar';
const baz = {foo};
baz // {foo: "bar"}

// 等同于
const baz = {foo: foo};

上面代码中,变量foo直接写在大括号里面。这时,属性名就是变量名, 属性值就是变量值。

除了属性简写,方法也可以简写。

const o = {   
  method() {
    return "Hello!";
  }
};

// 等同于

const o = {
  method() {
    return "Hello!";
  }
};

8.2、对象的新增方法

8.2.1、Object.is()

Object.is是用来比较两个值是否严格相等,与严格比较运算符(===)的行为基本一致。

Object.is('foo', 'foo')
// true
Object.is({}, {})
// false

不同之处只有两个:一是+0不等于-0,二是NaN等于自身。

+0 === -0 //true
NaN === NaN // false

Object.is(+0, -0) // false
Object.is(NaN, NaN) // true

8.2.2、Object.assign()

Object.assign()方法用于对象的合并,将源对象(source)的所有可枚举属性,复制到目标对象(target)。

const target = { a: 1 };

const source1 = { b: 2 };
const source2 = { c: 3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1, source2);
target // {a:1, b:2, c:3}

Object.assig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目标对象,后面的参数都是源对象。

注意,如果目标对象与源对象有同名属性,或多个源对象有同名属性,则后面的属性会覆盖前面的属性。

const target = { a: 1, b: 1 };

const source1 = { b: 2, c: 2 };
const source2 = { c: 3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1, source2);
target // {a:1, b:2, c:3}

9、Promise 对象

9.1、Promise 的含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统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 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9.2、特点

1、Promise对象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该状态不受外界影响,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改变这个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不可以改变这个状态。

2、状态可以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或者从pending变为rejected。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

9.3、缺点

  1. 一旦被创建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2.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3. 当处于 ped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行到哪一步(到底是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9.4、基本用法

ES6 规定,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

下面代码创造了一个Promise实例。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由 JavaScript 引擎提供,不用自己部署。

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resolv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这两个函数都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它们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Promise 新建后就会立即执行。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

promis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resolved.');
});

console.log('Hi!');

// Promise
// Hi!
// resolved

上面代码中,Promise 新建后立即执行,所以首先输出的是Promise。然后,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所以resolved最后输出。

下面是一个用Promise对象实现的 Ajax 操作的例子。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if (this.readyState !== 4) {
        return;
      }
      if (this.status === 200) {
        resolve(this.response);
      } else {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
    };
    const client = new XMLHttpRequest();
    client.open("GET", url);
    client.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client.responseType = "json";
    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client.send();

  });

  return promise;
};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console.log('Contents: ' + json);
},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出错了', error);
});

上面代码中,getJSON是对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封装,用于发出一个针对 JSON 数据的 HTTP 请求,并且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在getJSON内部,resolve函数和reject函数调用时,都带有参数。

如果调用resolve函数和reject函数时带有参数,那么它们的参数会被传递给回调函数。reject函数的参数通常是Error对象的实例,表示抛出的错误;resolve函数的参数除了正常的值以外,还可能是另一个 Promise 实例,比如像下面这样。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
  resolve(p1);
})

上面代码中,p1p2都是 Promise 的实例,但是p2resolve方法将p1作为参数,即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是返回另一个异步操作。

注意,这时p1的状态就会传递给p2,也就是说,p1的状态决定了p2的状态。如果p1的状态是pending,那么p2的回调函数就会等待p1的状态改变;如果p1的状态已经是resolved或者rejected,那么p2的回调函数将会立刻执行。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fail')), 3000)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p1), 1000)
})

p2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or => console.log(error))
// Error: fail

上面代码中,p1是一个 Promise,3 秒之后变为rejectedp2的状态在 1 秒之后改变,resolve方法返回的是p1。由于p2返回的是另一个 Promise,导致p2自己的状态无效了,由p1的状态决定p2的状态。所以,后面的then语句都变成针对后者(p1)。又过了 2 秒,p1变为rejected,导致触发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注意,调用resolvereject并不会终结 Promise 的参数函数的执行。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console.log(2);
}).then(r => {
  console.log(r);
});
// 2
// 1

上面代码中,调用resolve(1)以后,后面的console.log(2)还是会执行,并且会首先打印出来。这是因为立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总是晚于本轮循环的同步任务。

一般来说,调用resolvereject以后,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后继操作应该放到then方法里面,而不应该直接写在resolvereject的后面。所以,最好在它们前面加上return语句,这样就不会有意外。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turn resolve(1);
  // 后面的语句不会执行
  console.log(2);
})

9.5、then()函数

Promise 实例具有then方法,也就是说,then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前面说过,the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resolved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是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它们都是可选的。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注意,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return json.post;
}).then(function(post) {
  // ...
});

上面的代码使用then方法,依次指定了两个回调函数。第一个回调函数完成以后,会将返回结果作为参数,传入第二个回调函数。

采用链式的then,可以指定一组按照次序调用的回调函数。这时,前一个回调函数,有可能返回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即有异步操作),这时后一个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该Promise`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被调用。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 {
  return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function (comments) {
  console.log("resolved: ", comments);
}, function (err){
  console.log("rejected: ", err);
});

上面代码中,第一个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返回的是另一个Promise对象。这时,第二个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这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发生变化。如果变为resolved,就调用第一个回调函数,如果状态变为rejected,就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

如果采用箭头函数,上面的代码可以写得更简洁。

getJSON("/post/1.json").then(
  post =>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
  comments => console.log("resolved: ", comments),
  err => console.log("rejected: ", err)
);

9.6、catch()函数

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then(undefined, rejection)的别名,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 {
  // ...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 getJSON 和 前一个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
  console.log('发生错误!', error);
});

上面代码中,getJSON()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该对象状态变为resolved,则会调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异步操作抛出错误,状态就会变为rejected,就会调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这个错误。另外,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运行中抛出错误,也会被catch()方法捕获。

下面是一个例子。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ject('test')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Error: test

上面代码中,promise抛出一个错误,就被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捕获。

如果 Promise 状态已经变成resolved,再抛出错误是无效的。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throw new Error('test');
});
promise
  .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ok

上面代码中,Promise 在resolve语句后面,再抛出错误,不会被捕获,等于没有抛出。因为 Promise 的状态一旦改变,就永久保持该状态,不会再变了。

Promise 对象的错误具有“冒泡”性质,会一直向后传递,直到被捕获为止。也就是说,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catch语句捕获。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 {
  return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function(comments) {
  // some code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前面三个Promise产生的错误
});

上面代码中,一共有三个 Promise 对象:一个由getJSON()产生,两个由then()产生。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抛出的错误,都会被最后一个catch()捕获。

一般来说,不要在then()方法里面定义 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即then的第二个参数),总是使用catch方法。

// bad
promise
  .then(function(data) {
    // success
  }, function(err) {
    // error
  });

// good
promise
  .then(function(data) { //cb
    // success
  })
  .catch(function(err) {
    // error
  });

上面代码中,第二种写法要好于第一种写法,理由是第二种写法可以捕获前面then方法执行中的错误,也更接近同步的写法(try/catch)。因此,建议总是使用catch()方法,而不使用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

跟传统的try/catch代码块不同的是,如果没有使用catch()方法指定错误处理的回调函数,Promise 对象抛出的错误不会传递到外层代码,即不会有任何反应。

const someAsyncThing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下面一行会报错,因为x没有声明
    resolve(x + 2);
  });
};

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 {
  console.log('everything is great');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123) }, 2000);
// Uncaught (in promise)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 123

上面代码中,someAsyncThing()函数产生的 Promise 对象,内部有语法错误。浏览器运行到这一行,会打印出错误提示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但是不会退出进程、终止脚本执行,2 秒之后还是会输出123。这就是说,Promise 内部的错误不会影响到 Promise 外部的代码,通俗的说法就是“Promise 会吃掉错误”。

9.7、Promise函数

9.7.1、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可以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

Promise.resolve()等价于下面的写法。

Promise.resolve('foo')
//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foo'))

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参数分成四种情况。

(1)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实例

如果参数是 Promise 实例,那么Promise.resolve将不做任何修改、原封不动地返回这个实例。

(2)参数是一个thenable对象

thenable对象指的是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比如下面这个对象。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Promise.resolve()方法会将这个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然后就立即执行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let p1 = Promise.resolve(thenable);
p1.then(function (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2
});

上面代码中,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执行后,对象p1的状态就变为resolved,从而立即执行最后那个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输出42。

(3)参数不是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或根本就不是对象

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则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resolved

const p = Promise.resolve('Hello');

p.then(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 Hello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的实例p。由于字符串Hello不属于异步操作(判断方法是字符串对象不具有 then 方法),返回 Promise 实例的状态从一生成就是resolved,所以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参数,会同时传给回调函数。

(4)不带有任何参数

Promise.resolve()方法允许调用时不带参数,直接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

所以,如果希望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调用Promise.resolve()方法。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p.then(function () {
  // ...
});

上面代码的变量p就是一个 Promise 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立即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ree');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two');
});

console.log('one');

// one
// two
// three

上面代码中,setTimeout(fn, 0)在下一轮“事件循环”开始时执行,Promise.resolve()在本轮“事件循环”结束时执行,console.log('one')则是立即执行,因此最先输出。

9.7.2、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方法也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实例的状态为rejected

const p = Promise.reject('出错了');
// 等同于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出错了'))

p.then(null, 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 出错了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 Promise 对象的实例p,状态为rejected,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

Promise.reject()方法的参数,会原封不动地作为reject的理由,变成后续方法的参数。

Promise.reject('出错了')
.catch(e => {
  console.log(e === '出错了')
})
// true

上面代码中,Promise.reject()方法的参数是一个字符串,后面catch()方法的参数e就是这个字符串。

9.7.3、Promise.all()

Promise.all()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const p = Promise.all([p1, p2, p3]);

上面代码中,Promise.all()方法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p1p2p3都是 Promise 实例,如果不是,就会先调用上面讲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将参数转为 Promise 实例,再进一步处理。

p的状态由p1p2p3决定,分成两种情况。

(1)只有p1p2p3的状态都变成fulfilledp的状态才会变成fulfilled,此时p1p2p3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2)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被rejectedp的状态就变成rejected,此时第一个被reject的实例的返回值,会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 生成一个Promise对象的数组
const promises = [2, 3, 5, 7, 11, 13].map(function (id) {
  return getJSON('/post/' + id + ".json");
});

Promise.all(promises).then(function (posts) {
  // ...
}).catch(function(reason){
  // ...
});

上面代码中,promises是包含 6 个 Promise 实例的数组,只有这 6 个实例的状态都变成fulfilled,或者其中有一个变为rejected,才会调用Promise.all方法后面的回调函数。

9.7.4、Promise.race()

Promise.race()方法同样是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const p = Promise.race([p1, p2, p3]);

上面代码中,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p的状态就跟着改变。那个率先改变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就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Promise.race()方法的参数与Promise.all()方法一样,如果不是 Promise 实例,就会先调用下面讲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将参数转为 Promise 实例,再进一步处理。

下面是一个例子,如果指定时间内没有获得结果,就将 Promise 的状态变为reject,否则变为resolve

const p = Promise.race([
  fetch('/resource-that-may-take-a-while'),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request timeout')), 5000)
  })
]);

p
.then(console.log)
.catch(console.error);

上面代码中,如果 5 秒之内fetch方法无法返回结果,变量p的状态就会变为rejected,从而触发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10、async 函数

10.1、基本用法

用于声明异步函数,返回值为一个 Promise 对象,它以类似 同步 的方式来写异步方法。可以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await就会先返回,等到异步操作完成,再接着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async表示函数里有异步操作,await表示紧跟在后面的表达式需要等待结果。)

下面是一个例子。

async function getStockPriceByName(name) {
  const symbol = await getStockSymbol(name);
  const stockPrice = await getStockPrice(symbol);
  return stockPrice;
}

getStockPriceByName('goog').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

async 函数有多种使用形式。

// 函数声明
async function foo() {}

// 函数表达式
const foo = async function () {};

// 对象的方法
let obj = { async foo() {} };
obj.foo().then(...)

// 箭头函数
const foo = async () => {};

10.2、返回 Promise 对象

async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async函数内部return语句返回的值,会成为then方法回调函数的参数。

async function f() {
  return 'hello world';
}

f().then(v => console.log(v))
// "hello world"

上面代码中,函数f内部return命令返回的值,会被then方法回调函数接收到。

async函数内部抛出错误,会导致返回的 Promise 对象变为reject状态。抛出的错误对象会被catch方法回调函数接收到。

async function f() {
  throw new Error('出错了');
}

f().then(
  v => console.log('resolve', v),
  e => console.log('reject', e)
)
//reject Error: 出错了

10.3、await 命令

  • await 后面接 Promise
    1.await p1相当于是 p1.then,并且只是成功态的then
    2.await 和 then 的区别就是:then还需要传回调进去,但 await 可以直接得到值
async function(){
  const p1 = Promise.resolve(300) //一个成功态的promise对象,且传了result为300
  const res = await p1 // return 值
  console.log(res) // 300
}

await 和 then 的区别:
fn().then(
  data=>{
    console.log(data)
  }
)

//await直接通过返回值来接收data, return data
const res = await fn()  
  • await 接收值
    1.await后面跟的不是promise对象而是数值时,会自动包装成成功态的promise对象
    2.并且传值给 resolve 为400
async function(){  
  const res = await 400 //Promise.resolve(400) 
  console.log(res) //400
 }
  • await 接 async 函数
async function fn(){
  return 400
}
async function(){
  const res = await fn() //fn()会返回promise对象,原理一样
  console.log(res) //400
}
  • await 接promise 为空
    1.什么都打印不出来
    2.因为 new Promise 里面没有任何状态改变,而await一直在等待状态改变
    3.只有状态改变了,await才会允许执行后面的代码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new Promise(()=>{})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uccess")
}
  • await 接 promise 为 error
    1.会出现报错
    2.await相当于成功态的 .then ,都没有成功,因此不会执行后面的代码
    3.解决:使用 try…catch 偷偷解决掉 error,保证代码运行
    ——捕获到错误就不会影响后面的输出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Promise.reject("error")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uccess")
})   //什么都打印不出来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Promise.reject("error")
  try{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console.log("success")
}   //打印出 error 和 success

10.4、使用await的注意点

1、await命令只能用在async函数之中,如果用在普通函数,就会报错。

2、await命令后面的Promise对象,运行结果可能是rejected,所以最好把await命令放在try...catch代码块中。

​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评价:

image-20230228150321640

​ 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始考核:

image-20230228150321640

sole.log(‘reject’, e)
)
//reject Error: 出错了


### 10.3、await 命令

- await 后面接 Promise
  1.await p1相当于是 `p1.then`,并且只是成功态的`then`
  2.await 和 then 的区别就是:then还需要传回调进去,但 await 可以直接得到值

async function(){
const p1 = Promise.resolve(300) //一个成功态的promise对象,且传了result为300
const res = await p1 // return 值
console.log(res) // 300
}

await 和 then 的区别:
fn().then(
data=>{
console.log(data)
}
)

//await直接通过返回值来接收data, return data
const res = await fn()


- await 接收值
  1.await后面跟的不是promise对象而是数值时,会自动包装成成功态的promise对象
  2.并且传值给 resolve 为400

async function(){
const res = await 400 //Promise.resolve(400)
console.log(res) //400
}


- await 接 async 函数

```javascript
async function fn(){
  return 400
}
async function(){
  const res = await fn() //fn()会返回promise对象,原理一样
  console.log(res) //400
}
  • await 接promise 为空
    1.什么都打印不出来
    2.因为 new Promise 里面没有任何状态改变,而await一直在等待状态改变
    3.只有状态改变了,await才会允许执行后面的代码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new Promise(()=>{})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uccess")
}
  • await 接 promise 为 error
    1.会出现报错
    2.await相当于成功态的 .then ,都没有成功,因此不会执行后面的代码
    3.解决:使用 try…catch 偷偷解决掉 error,保证代码运行
    ——捕获到错误就不会影响后面的输出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Promise.reject("error")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uccess")
})   //什么都打印不出来
async function(){
  const p = Promise.reject("error")
  try{
    const res = await p
    console.log(res)
  }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console.log("success")
}   //打印出 error 和 success

10.4、使用await的注意点

1、await命令只能用在async函数之中,如果用在普通函数,就会报错。

2、await命令后面的Promise对象,运行结果可能是rejected,所以最好把await命令放在try...catch代码块中。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756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uda学习4-6

4.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NVIDIA GPU架构是围绕一系列可扩展的多线程流式多处理器&#xff08;SM&#xff09;构建的。当主机CPU上的CUDA程序调用内核网格时&#xff0c;网格的块将被枚举并分配给具有可用执行能力的多处理器。线程块的线程在一个多处理器上并发执行&#x…

C++内存管理详解

大家好&#xff0c;这里是bang_bang&#xff0c;今天来分享下内存管理的知识。 目录 1.C/C内存分布 2.C内存管理方式 2.1new/delete操作内置类型 2.2new/delete操作自定义类型 3.operator new与operator delete函数 3.1operator new 3.2operator delete 4.new和delete的实现…

367. 有效的完全平方数 ——【Leetcode每日一题】

367. 有效的完全平方数 给你一个正整数 num 。如果 num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xff0c;则返回 tru &#xff0c;否则返回 false 。 完全平方数 是一个可以写成某个整数的平方的整数。换句话说&#xff0c;它可以写成某个整数和自身的乘积。 不能使用任何内置的库函数&#xf…

Mybatis框架源码笔记(九)之反射工具类解析

1 反射工具类 Java中的反射功能虽然强大&#xff0c;但是代码编写起来比较复杂且容易出错。Mybatis框架提供了专门的反射包&#xff0c;对常用的反射操作进行了简化封装&#xff0c;提供了更简单方便的API给调用者进行使用&#xff0c;主要的反射包代码结果如下&#xff1a; …

React 组件的 children 数据使用

children 属性表示该组件的子节点&#xff0c;只要组件内部有子节点&#xff0c;props 就有该属性&#xff0c;是自动带上的&#xff0c;不需要开发者添加。 children 可以是 普通文本、普通标签元素、函数、JSX … 案例一&#xff1a;普通文本 import React from "rea…

奇异值分解(SVD)和图像压缩

在本文中&#xff0c;我将尝试解释 SVD 背后的数学及其几何意义&#xff0c;还有它在数据科学中的最常见的用法&#xff0c;图像压缩。 奇异值分解是一种常见的线性代数技术&#xff0c;可以将任意形状的矩阵分解成三个部分的乘积&#xff1a;U、S、V。原矩阵A可以表示为&#…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王卓)(21):哈夫曼编码(1):过程

逻辑雏形 根据老师讲解的思路&#xff0c;梳理出程序运行的逻辑雏形如下&#xff1a; 搞一个多维数组HC&#xff0c;用来存储我们这里 n(每) 个节点的哈夫曼编码搞一个数组cd&#xff0c;用来存储我们这里每个节点是前面一位的左子树&#xff08;0&#xff09;还是右子树&…

Spark 基本知识介绍

文章目录1. Spark是什么2. Spark与Hadoop区别3. Spark四大特点3.1 速度快3.2 易于使用3.3 通用性强3.4 运行方式4. Spark整体框架5. Spark运行模式6. Spark架构角色6.1 YARN角色6.2 Spark 角色1. Spark是什么 Spark是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统一分析引擎。 Spark 最早源于一篇论…

Qt5.15.2 for WebAssembly 环境搭建 - Windows篇

Qt系列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Qt系列文章目录前言一、准备工作二、操作步骤1.使用cmd工具2.安装Qt for WebAssembly3.创建工程WebAssembly3.创建Qt Assembly工程参考前言 由于前端Canvas绘制图像效率问题&#xff0c;而且实现三维特效也有性能瓶颈&#xff0c;虽然Web 技术突飞猛进…

基于Arm Cortex-M4核心MK60DN256VMD10、MK60DX256VMD10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介绍

MK60DN256VMD10&#xff08;MK60DX256VMD10&#xff09;是Kinetis K6x系列32位微控制器&#xff0c;基于ArmCortex-M4核心&#xff0c;是与Kinetis Kx MCU家族兼容的引脚&#xff0c;外设和软件。K6x mcu还集成了10/100Mbps以太网与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PTP)收发器和USB 2.0 (…

【Linux-计算机网络】-TCP协议通信流程

1.TCP协议通信流程图 1.1TCP协议的通讯流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xff1a; 应用层&#xff1a;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API&#xff08;如socket&#xff09;创建一个TCP套接字&#xff08;socket&#xff09;&#xff0c;并设置好相关的选项。 传输层&#xff1a;当应用程序调用c…

再学C语言49:C库中的字符串函数

C库提供了很多处理字符串的函数&#xff1b;ANSI C用头文件 string.h 给出这些函数的原型 一、strlen()函数 功能&#xff1a;计算并返回字符串长度 示例代码&#xff1a; /* test strlen() function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int main(void)…

数据的存储--->【大小端字节序】(Big Endian)(Little Endian)

⛩️博主主页&#xff1a;威化小餅干&#x1f4dd;系列专栏&#xff1a;【C语言】藏宝图&#x1f38f; ✨绳锯⽊断&#xff0c;⽔滴⽯穿&#xff01;一个编程爱好者的学习记录!✨前言计算机硬件有两种存储数据的方式&#xff1a;大端字节序——Big Endian小端字节序——Little …

【Python】【进阶篇】十、Python爬虫的Requests库

目录十、Python爬虫的Requests库10.1 常用请求方法10.1.1 requests.get()10.1.2 requests.post()10.2 对象属性10.3 Requests库应用十、Python爬虫的Requests库 Python 提供了多个用来编写爬虫程序的库&#xff0c;除了前面已经介绍的 urllib 库之外&#xff0c;还有一个很重的…

vue尚品汇商城项目-day07【44.个人中心二级路由搭建+45.我的订单+46.优化登录跳转+47.独享守卫】

文章目录44.个人中心二级路由搭建45.我的订单46.优化登录跳转47.独享守卫本人其他相关文章链接44.个人中心二级路由搭建 修改代码&#xff1a; 将Center拆分为2个组件MyOrderGroupOrder src/router/routes.js import Center from /pages/Center import GroupOrder from /pages…

QT 常见控件使用

1. QLineEdit 添加控件后&#xff0c;可以编辑控件的名称&#xff0c;然后使用名称获取和设置值 QString qstrValue ui->strName->text(); QMessageBox::information(this, "提示", qstrValue); 2.窗体导航切换 添加新的对话框&#xff0c;然后引入头文件…

游戏安全漏洞一些分享

安全界对漏洞的定义为&#xff1a;在硬件、软件、系统等具体实现或者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xff0c;从而使攻击者能够达到于某种破坏效果。游戏安全漏洞属于常规漏洞的子类&#xff0c;常规漏洞的分类如下图所示&#xff1a; 通过以上的漏洞分类图可知游戏漏洞属于常规…

MATLAB | 如何绘制github同款日历热力图

应粉丝要求&#xff0c;出一个类似于github热图的日历热力图&#xff0c;大概长这样&#xff1a; 依旧工具函数放在文末&#xff0c;如有bug请反馈并去gitee下载更新版。 使用教程 使用方式有以下几种会慢慢讲到&#xff1a; heatmapDT(Year,T,V)heatmapDT(Year,T,V,MonLim)h…

被称为“眼黄金”的叶黄素究竟是什么?叶黄素则能过滤蓝光

人眼视觉依赖于黄斑的中心凹陷。黄斑中含有大量的叶黄素&#xff0c;因此被称为“黄斑”。叶黄素&#xff0c;也被称为“眼黄金”&#xff0c;是人类视网膜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含有黄斑&#xff08;视觉中心&#xff09;和晶状体&#xff0c;特别是黄斑中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

外部中断实验

基础知识及实验目标 目标&#xff1a;通过中断来实现按键对小灯的控制。 WK_UP 翻转小灯&#xff1b; KEY 1控制 DS1按一次亮&#xff0c;再按一次灭&#xff1b;KEY 0控制DS0&#xff0c;按一次亮&#xff0c;再按一次灭。 触发中断的意思就是&#xff1a;当这个IO口达到触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