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深度学习 - 多维向量自动求导

茶桁的AI秘籍 核心能力 23

Hi, 你好。我是茶桁。

前面几节课中,我们从最初的理解神经网络,到讲解函数,多层神经网络,拓朴排序以及自动求导。 可以说,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这节课到了我们来收尾的阶段,没错,生长了这么久,终于到迎接成果的时候了。

好,让我们开始。

我们还是用上一节课的代码:21.ipynb

我们上一节课中,实现了自动计算的部分。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1]:
    print('\n{}'.format(node.name))
    node.backward()

结果我就不打印了,节省篇幅。

那我们到这一步之后,咱们就已经获得了偏导,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去更新它,去优化它的值。

learning_rate = 1e-5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
    node.value = node.value + -1 * node.gradients[node] * learning_rate

node的值去更新,就应该等于它本身的值加上一个-1乘以它的偏导在乘以一个learning_rate, 我们对这个是不是已经很熟悉了?我们从第8节线性回归的时候就一直在接触这个公式。

只不过在这个地方,x, y的值也要更新吗? 它们的值是不应该去更新的,那要更新的应该是k, b的值。

那么在这个地方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添加一个判断就可以了: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
    if node.is_trainable:
        node.value = node.value + -1 * node.gradients[node] * learning_rate

然后我们给之前定义的类上加一个变量用于判断。

class Node:
    def __init__(..., is_trainable=False):
        ...
        self.is_trainable = is_trainable

在这里我们默认是不可以训练的,只有少数的一些是需要训练的。

然后我们在初始化的部分把这个定义的值加上:

node_k = Placeholder(name='k', is_trainable=True)
node_b = Placeholder(name='b', is_trainable=True)

对了,我们还需要将Placeholder做些改变:

class Placeholder(Node):
    def __init__(..., is_trainable=False):
        Node.__init__(.., is_trainable=is_trainable)
        ...
    ...

这就意味着,运行for循环的时候只有k和b的值会更新,我们再加几句话: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
    if node.is_trainable:
        ...
        cmp = 'large' if node.gradients[node] > 0 else 'small'
        print('{}的值{},需要更新。'.format(node.name, cmp))

---
k的值small,需要更新。
b的值small,需要更新。

我们现在将forward, backward和optimize的三个循环封装乘三个方法:

def forward(graph_sorted_nodes):
    # Forward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
        node.forward()

def backward(graph_sorted_nodes):
    # Backward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1]:
        print('\n{}'.format(node.name))
        node.backward()

def optimize(graph_sorted_nodes, learning_rate=1e-3):
    # optimize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
        if node.is_trainable:
            node.value = node.value + -1 * node.gradients[node] * learning_rate
            cmp = 'large' if node.gradients[node] > 0 else 'small'
            print('{}的值{},需要更新。'.format(node.name, cmp))

然后我们再来定义一个epoch方法,将forward和backward放进去一起执行:

def run_one_epoch(graph_sorted_nodes):
    forward(graph_sorted_nodes)
    backward(graph_sorted_nodes)

这样,我们完成一次完整的求值-求导-更新,就可以写成这样:

run_one_epoch(sorted_nodes)
optimize(sorted_nodes)

为了更好的观察,我们将所有的print都删掉,然后在backward方法中写一个观察loss的打印函数:

def backward(graph_sorted_nodes):
    # Backward
    for node in sorted_nodes[::-1]:
        if isinstance(node, Loss):
            print('loss value: {}'.format(node.value))
        node.backward()

然后我们来对刚才完整的过程做个循环:

# 完整的一次求值-求导-更新:
for _ in range(10):
    run_one_epoch(sorted_nodes)
    optimize(sorted_nodes, learning_rate=1e-1)

---
loss value: 0.12023025149136042
loss value: 0.11090709486917472
loss value: 0.10118818479676453
loss value: 0.09120180962480523
loss value: 0.08111466190584131
loss value: 0.0711246044819575
loss value: 0.061446239826641165
loss value: 0.05229053883349982
loss value: 0.043842158831920566
loss value: 0.036239620745126

可以看到loss在一点点的下降。当然,这样循环10次我们还能观察出来,但是我们如果要成百上千次的去计算它,这样可就不行了, 那我们需要将history存下来,然后用图来显示出来:

loss_history = []
for _ in range(100):
    ...
    _loss_node = sorted_nodes[-1]
    assert isinstance(_loss_node, Loss)
    loss_history.append(_loss_node.value)
    optimize(sorted_nodes, learning_rate=1e-1)

plt.plot(loss_history)

Alt text

我们现在可以验证一下,我们拟合的yhat和真实的y之间差距有多大,首先我们当然是要获取到每个值的下标,然后用sigmoid函数来算一下:

sorted_nodes

---
[k, y, x, b, Linear, Sigmoid, Loss]

通过下标来进行计算, k是0, x是2, b是3, y是1:

def sigmoid(x):
    return 1/(1+np.exp(-x))

# k*x+b
sigmoid_x = sorted_nodes[0].value * sorted_nodes[2].value + sorted_nodes[3].value
print(sigmoid(sigmoid_x))

# y
print(sorted_nodes[1].value)

---
0.891165479601981
0.8988713384533658

可以看到,非常的接近。那说明我们拟合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好,这里总结一下,就是我们有了拓朴排序,就能向前去计算它的值,通过向前计算的值就可以向后计算它的值。那现在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mini的深度学习框架的核心内容,咱们能够定义节点,能够前向传播运算,能够反向传播运算,能更新梯度了。

那接下来是不是就结束了呢?很遗憾,并没有,接着咱们还要考虑如何处理多维数据。咱们现在看到的数据都是x、k、b的输入,也就是都是一维的。

然而咱们真实世界中大多数场景下其实都是多维度的,其实都是多维数组。那么多维数组的还需要更新些什么,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来接着往后看,因为基本上写法和现在这些几乎完全一样,那我也就不这么细致的讲了。

为了和之前代码做一个区分,所以我将多维向量计算的代码从新开了个文件,放在了23.ipynb里,小伙伴可以去下载到本地研习。

那么多维和现在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计算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矩阵运算了。只是值变成了矩阵,运算变成的了矩阵运算。好,我们从Node开始来改动它,没什么变化的地方我就直接用...来省略了: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input=[]):
        ...
    def forward(self):
        raise NotImplemented
    def backward(self):
        raise NotImplemented

class Placeholder(Node):
    def __init__(self):
        Node.__init__(self)
    def forward(self, value=None):
        ...
    def backward(self):
        self.gradients = {self:0}
        for n in self.outputs:
            grad_cost = n.gradients[self]
            self.gradients[self] = grad_cost * 1

class Linear(Node):
    def __init__(self, x, k, b):
        ...
    def forward(self):
        ...
    def backward(self):
        self.gradients = {n: np.zeros_like(n.value) for n in self.inputs}

        for n in self.outputs:
            grad_cost = n.gradients[self]

            self.gradients[self.inputs[0]] = np.dot(grad_cost, self.inputs[1].value.T)
            self.gradients[self.inputs[1]] = np.dot(self.inputs[0].value.T, grad_cost)
            self.gradients[self.inputs[2]] = np.sum(grad_cost, axis=0, keepdims=False)

class Sigmoid(Node):
    def __init__(self, node):
        Node.__init__(self, [node])
    def _sigmoid(self, x):
        ...
    def forward(self):
        ...

    def backward(self):
        self.partial = self._sigmoid(self.x) * (1 - self._sigmoid(self.x))
        self.gradients = {n: np.zeros_like(n.value) for n in self.inputs}
        for n in self.outputs:
            grad_cost = n.gradients[self]  
            self.gradients[self.inputs[0]] = grad_cost * self.partial

class MSE(Node): # 也就是之前的Loss类
    def __init__(self, y, a):
        Node.__init__(self, [y, a])
    def forward(self):
        y = self.inputs[0].value.reshape(-1, 1)
        a = self.inputs[1].value.reshape(-1, 1)
        assert(y.shape == a.shape)
        self.m = self.inputs[0].value.shape[0]
        self.diff = y - a
        self.value = np.mean(self.diff**2)
    def backward(self):
        self.gradients[self.inputs[0]] = (2 / self.m) * self.diff
        self.gradients[self.inputs[1]] = (-2 / self.m) * self.diff

类完成之后,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def forward_and_backward(graph): # run_one_epoch
    for n in graph:
        n.forward()
    for n in  graph[::-1]:
        n.backward()
def toplogic(graph):
    ...
def convert_feed_dict_to_graph(feed_dict):
    ...
# 将sorted_nodes赋值从新定义了一个方法
def topological_sort_feed_dict(feed_dict):
    graph = convert_feed_dict_to_graph(feed_dict)
    return toplogic(graph)

def optimize(trainables, learning_rate=1e-2):
    for node in trainables:
        node.value += -1 * learning_rate * node.gradients[node]

这样就完成了。可以发现基本上代码没有什么变动,变化比较大的都是各个类中的backward方法,因为要将其变成使用矩阵运算。

我们来尝试着用一下这个多维算法,我们还是用波士顿房价的那个数据来做一下尝试:

X_ = data['data']
y_ = data['target']

# Normalize data
X_ = (X_ - np.mean(X_, axis=0)) / np.std(X_, axis=0)

n_features = X_.shape[1]
n_hidden = 10
W1_ = np.random.randn(n_features, n_hidden)
b1_ = np.zeros(n_hidden)
W2_ = np.random.randn(n_hidden, 1)
b2_ = np.zeros(1)

# Neural network
X, y = Placeholder(), Placeholder()
W1, b1 = Placeholder(), Placeholder()
W2, b2 = Placeholder(), Placeholder()

l1 = Linear(X, W1, b1)
s1 = Sigmoid(l1)
l2 = Linear(s1, W2, b2)
cost = MSE(y, l2)

feed_dict = {
    X: X_,
    y: y_,
    W1: W1_,
    b1: b1_,
    W2: W2_,
    b2: b2_
}

epochs = 5000
# Total number of examples
m = X_.shape[0]
batch_size = 16
steps_per_epoch = m // batch_size

graph = topological_sort_feed_dict(feed_dict)
trainables = [W1, b1, W2, b2]

print("Total number of examples = {}".format(m))

我们在中间定义了l1, s1, l2, cost, 分别来实例化四个类。然后我们就需要根据数据来进行迭代计算了,定义一个losses来保存历史数据:

losses = []

epochs = 100

for i in range(epochs):
    loss = 0
    for j in range(steps_per_epoch):
        # Step 1
        X_batch, y_batch = resample(X_, y_, n_samples=batch_size)

        X.value = X_batch
        y.value = y_batch

        # Step 2
        forward_and_backward(graph) # set output node not important.

        # Step 3
        rate = 1e-2
    
        optimize(trainables, rate)

        loss += graph[-1].value
    
    if i % 100 == 0: 
        print("Epoch: {}, Loss: {:.3f}".format(i+1, loss/steps_per_epoch))
        losses.append(loss/steps_per_epoch)

---
Epoch: 1, Loss: 194.170
...
Epoch: 4901, Loss: 3.137

可以看到它loss下降的非常快,还记得咱们刚开始的时候在训练波士顿房价数据的时候,那个loss下降到多少? 最低是不是就下降到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的lose最多下降到了多少47.34对吧?那现在呢?直接下降到了3,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维度多了,维度多了它就准确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去谈恋爱的时候,不要盯着对象的一个方面,多方面考察,才能知道这个人是否合适。

好,现在看起来效果是很好,但是我们想知道到底拟合出来的什么函数,那怎么办?咱们把这个维度降低成三维空间就可以看了。

现在咱们这个波士顿的所有数据实际上是一个15维的数据,15维的数据你根本看不了,咱们现在只要把x这个里边取一点值,在这个里边稍微把值给它变一下。

X_ = dataframe[['RM', 'LSTAT']]
y_ = data['target']

在咱们之前的课程中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就分析过,RM和LSTAT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特征,我们还是来用这个。然后我们将刚才的代码从新运行一遍:

losses = []

for i in tqdm_notebook(range(epochs)):
    ...

---
Epoch: 1, Loss: 150.122
...
Epoch: 4901, Loss: 16.181

这次下降的就没上次好了。

现在我们可视化一下这个三维空间来看看: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predicate_results = []
for rm, ls in X_.values:
    X.value = np.array([[rm, ls]])
    forward_and_backward(graph)
    predicate_results.append(graph[-2].value[0][0])

%matplotlib widget

fig = plt.figure(figsize=(10, 10))
ax = fig.add_subplot(111, projection='3d')

X_ = dataframe[['RM', 'LSTAT']].values[:, 0]
Y_ = dataframe[['RM', 'LSTAT']].values[:, 1]

Z = predicate_results

rm_and_lstp_price = ax.plot_trisurf(X_, Y_, Z, color='green')

ax.set_xlabel('RM')
ax.set_ylabel('% of lower state')
ax.set_zlabel('Predicated-Price')

然后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数据的三维图形,因为我们开启了widget, 所以可以进行拖动。

Alt text

Alt text

从图形上看,确实符合房间越多,低收入人群越少,房价越高的特性。

那现在计算机确实帮我们自动的去找到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到底怎么设置咱们都不用关心,它自动就给你求解出来,这个就是深度学习的意义。咱们经过这一系列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就已经能够做到。

我觉得这个真的有一种数学之美,它从最简单的东西出发,最后做成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东西。确实很深其,并且还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好,大家下来以后记得要多多自己敲代码,多分析其中的一些过程和原理。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17605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基于springboot实现班级综合测评管理系统项目【项目源码+论文说明】

基于springboot实现班级综合测评管理系统演示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就能实现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系统管理,交易等,而且过程简单、快捷。同样的&#x…

【Django-DRF】多年md笔记第5篇:Django-DRF的Request、Response和视图详解

本文从分析现在流行的前后端分离Web应用模式说起,然后介绍如何设计REST API,通过使用Django来实现一个REST API为例,明确后端开发REST API要做的最核心工作,然后介绍Django REST framework能帮助我们简化开发REST API的工作。 Dj…

ARCGIS网络分析

一、实验名称: 网络分析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练习,掌握空间数据网络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利用ARCGIS软件网络分析工具及相关空间数据,查找距离“名人故居”、“博物…

Python-大数据分析之常用库

Python-大数据分析之常用库 1. 数据采集与第三方数据接入 1-1. Beautiful Soup ​ Beautiful Soup 是一个用于解析HTML和XML文档的库,非常适用于网页爬虫和数据抓取。可以提取所需信息,无需手动分析网页源代码,简化了从网页中提取数据的过…

扒一扒Bean注入到Spring的那些姿势

这篇文章我准备来扒一扒Bean注入到Spring的那些姿势。 其实关于Bean注入Spring容器的方式网上也有很多相关文章,但是很多文章可能会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 注入方式总结的不全 没有分析可以使用这些注入方式背后的原因 没有这些注入方式在源码中的应用示例 ... 所…

Mysql 递归查询子类Id的所有父类Id

文章目录 问题描述先看结果表结构展示实现递归查询集合查询结果修复数据 问题描述 最近开发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每次添加代理关系都要去递归查询一下它在不在这个代理关系树上.很麻烦也很浪费资源.想着把代理关系的父类全部存起来 先看结果 表结构展示 表名(t_agent_user_rela…

Linux安装Mysql详细教程(两种安装方法)

Linux之Mysql安装配置 第一种:Linux离线安装Mysql(提前手动下载好tar.gz包)第二种:通过yum安装配置Mysql(服务器有网络) 第一种:tar.gz包安装 1、 查看是否已经安装 Mysql rpm -qa | grep m…

这13个不经意却很不卫生的行为,很多人都没意识到

这13个不经意却很不卫生的行为,很多人都没意识到 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名医馆 2023-11-11 17:01 发表于北京 我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些动作,或者日常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正在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如何去阅读源码,我总结了18条心法

那么到底该如何去阅读源码呢?这里我总结了18条心法,助你修炼神功 学好JDK 身为一个Javaer,不论要不要阅读开源项目源码,都要学好JDK相关的技术。 所有的Java类开源项目,本质上其实就是利用JDK已有的类库和关键字实现…

VUE excel表格导出

js代码 //下载模板 downloadExl() { // 标题 const tHeader [‘xxx’,xxx,xx名称,电枪xx,协议xx,snxx]; // key const filterVal [agentName, stationName, equName, channelNumber, manufacturer, sn, ]; // 值 const datas [ { agentName: 你好, stationName: 我们, e…

【实战教程】改进YOLOv5与Seg网络结合:实时车道线精准识别系统(含源码及部署步骤)

1.研究的背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道线的实时分割成为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车道线的准确分割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重要的环境感知信息,帮助车辆进行准确的路径规划和决策。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车道线实时分割系…

Threejs_11 补间动画的实现

啥是补间动画呢?其实就是我们在threejs中移动一个物体的时候,不让他是瞬时移动,让他跟css动画的transition一样,有个过度效果,就是补间动画。补间动画如何设置呢? 补间动画实现 1.引入补间动画库 在我们…

爬取春秋航空航班信息

一、使用fiddler爬取小程序春秋航空航班信息 使用Fiddler爬取春秋航空微信小程序(手机上由于网络问题,无法进入,使用电脑版) 搜索航班信息 搜索记录 使用Fiddler查找url(没有得到有效url) 继续查找,发现航班信息列…

前端实现表格生成序号001、002、003自增

我们最终想要实现的效果如图&#xff0c;从后端获取数据之后&#xff0c;不使用data中的id&#xff0c;而是使用自己生成的按照顺序自增的序号id。 script <template><el-table :data"sticker" border style"width: 100%" id"stickerList&q…

uniapp 富文本以及移动端富文本的展示问题

富文本展示有几种方式: 1.<view v-html"content"></view> 2. uniapp自带组件 rich-text rich-text | uni-app官网 <rich-text :nodes"content"></rich-text> 3.uView组件 u-parse Parse 富文本解析器 | uView 2.0 - 全面兼…

前端js调取摄像头并实现拍照功能

前言 最近接到的一个需求十分有意思&#xff0c;设计整体实现了前端仿 微信扫一扫 的功能。整理了一下思路&#xff0c;做一个分享。 tips: 如果想要实现完整扫一扫的功能&#xff0c;你需要掌握一些前置知识&#xff0c;这次我们先讲如何实现拍照并且保存的功能。 一. windo…

HSV映射到圆锥坐标系

def bgr2hsvcone(img):arr_hsv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HSV)h arr_hsv[..., 0] / 180. * 2s arr_hsv[..., 1] / 255.v arr_hsv[..., 2] / 255.x np.cos(h * np.pi) * s * vy np.sin(h * np.pi) * s * vreturn np.stack((x, y, v), axis-1)

Java-接口

接口 接口 接口就是公共的行为规范,只要实现时符合标准就可以通用. 接口可以看成是: 多个类的公共规范,是一种引用数据类型. 使用关键字interface实现接口. 接口是不能被实例化的. 接口中的成员变量默认是 public static final 接口中只能有抽象方法,当中的方法不写,也是pu…

bclinux aarch64 ceph 14.2.10 云主机 4节点 fio

ceph -s 由于是基于底层分布式存储的云主机&#xff0c;数据仅供参考 本地云盘性能 direct1 1M读取 IOPS134, BW134MiB/s [rootceph-client rbd]# cd / [rootceph-client /]# fio -filenamefio.bin -direct1 -iodepth 128 -thread -rwread -ioenginelibaio -bs1M -size10G -n…

倍福控制器搭建IgH环境

最近收到了倍福CX5230控制器&#xff0c;控制器上自带EBUS总线扩展的IO&#xff0c;使用的是CCAT网卡&#xff0c;在控制器上安装preempt-rt Linux系统&#xff0c;再安装IgH。 IgH正常识别到了扩展的IO模块。 运行控制程序&#xff0c;可以正常控制IO输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