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数据结构】二叉堆学习笔记

二叉堆

需求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op K 问题

什么是 Top K 问题?

从海量数据中找出前 K 个数据。

  • 比如:从 100 万个整数中找出最大的 100 个整数
  • Top K 问题的解法之一:可以用数据结构 “” 来解决。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可以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只要是堆,里面的元素就会具备可比较性。

  • 在最大堆中,父节点的值大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 在最小堆中,父节点的值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的基本接口设计

public interface Heap<E> {
	int size();	// 元素的数量
	boolean isEmpty();	// 是否为空
	void clear();	// 清空
	void add(E element);	 // 添加元素
	E get();	// 获得堆顶元素
	E remove(); // 删除堆顶元素
	E replace(E element); // 删除堆顶元素的同时插入一个新元素
}

二叉堆(Binary Heap)

着重注意索引的规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loor(向下取整):只取前面的整数。

最大堆

添加

思路

一步步往上与父节点比较,并进行位置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位置的优化

一般交换位置需要 3 行代码,可以进一步优化

  • 将新添加节点备份,确定最终位置才摆放上去
  • 循环比较,交换父节点位置 -> 循环比较,单纯父节点下移,最后确定位置了直接覆盖
  • 省去了每次都交换位置并且覆盖的操作
实现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E element) {
		elementNotNullCheck(element);
		ensureCapacity(size + 1);
		elements[size++] = element;
		siftUp(size - 1);
	}

	private void elementNotNullCheck(E element) {
		if (element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lement must not be null");
		}
	}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 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s.length;
		if (oldCapacity >= capacity) {
			return;
		}
		
		// 新容量为旧容量的1.5倍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E[] newElements = (E[]) new Object[new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ewElements[i] = elements[i];
		}
		elements = newElements;
	}

	/**
	 * 让index位置的元素上滤
	 * @param index
	 */
	private void siftUp(int index) {
//		E e = elements[index];
//		while (index > 0) {
//			int pindex = (index - 1) >> 1;
//			E p = elements[pindex];
//			if (compare(e, p) <= 0) return;
//			
//			// 交换index、pindex位置的内容
//			E tmp = elements[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s[pindex];
//			elements[pindex] = tmp;
//			
//			// 重新赋值index
//			index = pindex;
//		}
		E element = elements[index];
		while (index > 0) {
			int parentIndex = (index - 1) >> 1;
			E parent = elements[parentIndex];
			if (compare(element, parent) <= 0) {
				break;
			}
			
			// 将父元素存储在index位置
			elements[index] = parent;
			
			// 重新赋值index
			index = parent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
	}

删除

思路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删除某个元素的话,我们通常会拿到最后一个元素先覆盖它的位置,然后再把最后一个元素删掉,相当于同学们直接将 43 的值覆盖掉 0 这个位置的值,要再把这个值清空。

为什么?

因为这个操作是 O(1) 级别的,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
	@Override
	public E remove() {
		emptyCheck();
		
		int lastIndex = --size;
		E root = elements[0];
		elements[0] = elements[lastIndex];
		elements[lastIndex] = null;
		
		siftDown(0);
		return root;
	}

	/**
	 * 让index位置的元素下滤
	 * @param index
	 */
	private void siftDown(int index) {
		E element = elements[index];
		int half = size >> 1;
		// 第一个叶子节点的索引 == 非叶子节点的数量
		// index < 第一个叶子节点的索引
		// 必须保证index位置是非叶子节点
		while (index < half) { 
			// index的节点有2种情况
			// 1.只有左子节点
			// 2.同时有左右子节点
			
			// 默认为左子节点跟它进行比较
			int childIndex = (index << 1) + 1;
			E child = elements[childIndex];
			
			// 右子节点
			int rightIndex = childIndex + 1;
			
			// 选出左右子节点最大的那个
			if (rightIndex < size && compare(elements[rightIndex], child) > 0) {
				child = elements[childIndex = rightIndex];
			}
			
			if (compare(element, child) >= 0) {
				break;
			}

			// 将子节点存放到index位置
			elements[index] = child;
			// 重新设置index
			index = child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
	}

replace

接口:删除堆顶元素的同时插入一个新元素

	@Override
	public E replace(E element) {
		elementNotNullCheck(element);
		
		E root = null;
		if (size == 0) {
			elements[0] = element;
			size++;
		} else {
			root = elements[0];
			elements[0] = element;
			siftDown(0);
		}
		return root;
	}

批量建堆

批量建堆,有 2 种做法

  1. 自上而下的上滤 – 本质是添加
  2. 自下而上的下滤 – 本质是删除

注意:【自上而下的滤】和【自下而上的滤】不可以批量建堆,因为执行起来对整体来说没有什么贡献,依然还是乱的。

自上而下的上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下而上的下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效率对比
  • 如下图所示,显然是【自下而上的下滤】效率更高。
  • 可把图中蓝色部分看作是节点数量,箭头直线看作是工作量。
  • 最下层的节点最多,这一部分在【自下而上的下滤】中的工作量较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复杂度计算

深度之和 vs 高度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推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

1、修改构造函数

	public BinaryHeap(E[] elements, Comparator<E> comparator)  {
		super(comparator);
		
		if (elements == null || elements.length == 0) {
			this.elements = (E[]) new Object[DEFAULT_CAPACITY];
		} else {
			size = elements.length;
       // this.elements = elements // 不能这么写,因为不安全
			int capacity = Math.max(elements.length, DEFAULT_CAPACITY);
			this.elements = (E[]) new Object[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elements.length; i++) {
				this.elements[i] = elements[i];
			}
      // 批量建堆
			heapify();
		}
	}

解释:

this.elements = elements 会导致外部传进来的数组和堆内的数组挂钩,如果后续修改了外包数组的元素值,会影响批量建堆的输出。

2、批量建堆方法编写

	/**
	 * 批量建堆
	 */
	private void heapify() {
		// 自上而下的上滤
//		for (int i = 1; i < size; i++) {
//			siftUp(i);
//		}
		
		// 自下而上的下滤
		for (int i = (size >> 1) - 1; i >= 0; i--) {
			siftDown(i);
		}
	}

完整代码

/**
 * 二叉堆(最大堆)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class BinaryHeap<E> extends AbstractHeap<E> implements BinaryTreeInfo {
	private E[] element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public BinaryHeap(E[] elements, Comparator<E> comparator)  {
		super(comparator);
		
		if (elements == null || elements.length == 0) {
			this.elements = (E[]) new Object[DEFAULT_CAPACITY];
		} else {
			size = elements.length;
			int capacity = Math.max(elements.length, DEFAULT_CAPACITY);
			this.elements = (E[]) new Object[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elements.length; i++) {
				this.elements[i] = elements[i];
			}
			heapify();
		}
	}
	
	public BinaryHeap(E[] elements)  {
		this(elements, null);
	}
	
	public BinaryHeap(Comparator<E> comparator) {
		this(null, comparator);
	}
	
	public BinaryHeap() {
		this(null,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ear()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elements[i] = null;
		}
		size =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E element) {
		elementNotNullCheck(element);
		ensureCapacity(size + 1);
		elements[size++] = element;
		siftUp(size - 1);
	}

	@Override
	public E get() {
		emptyCheck();
		return elements[0];
	}

	@Override
	public E remove() {
		emptyCheck();
		
		int lastIndex = --size;
		E root = elements[0];
		elements[0] = elements[lastIndex];
		elements[lastIndex] = null;
		
		siftDown(0);
		return root;
	}

	@Override
	public E replace(E element) {
		elementNotNullCheck(element);
		
		E root = null;
		if (size == 0) {
			elements[0] = element;
			size++;
		} else {
			root = elements[0];
			elements[0] = element;
			siftDown(0);
		}
		return root;
	}
	
	/**
	 * 批量建堆
	 */
	private void heapify() {
		// 自上而下的上滤
//		for (int i = 1; i < size; i++) {
//			siftUp(i);
//		}
		
		// 自下而上的下滤
		for (int i = (size >> 1) - 1; i >= 0; i--) {
			siftDown(i);
		}
	}
	
	/**
	 * 让index位置的元素下滤
	 * @param index
	 */
	private void siftDown(int index) {
		E element = elements[index];
		int half = size >> 1;
		// 第一个叶子节点的索引 == 非叶子节点的数量
		// index < 第一个叶子节点的索引
		// 必须保证index位置是非叶子节点
		while (index < half) { 
			// index的节点有2种情况
			// 1.只有左子节点
			// 2.同时有左右子节点
			
			// 默认为左子节点跟它进行比较
			int childIndex = (index << 1) + 1;
			E child = elements[childIndex];
			
			// 右子节点
			int rightIndex = childIndex + 1;
			
			// 选出左右子节点最大的那个
			if (rightIndex < size && compare(elements[rightIndex], child) > 0) {
				child = elements[childIndex = rightIndex];
			}
			
			if (compare(element, child) >= 0) {
				break;
			}

			// 将子节点存放到index位置
			elements[index] = child;
			// 重新设置index
			index = child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
	}
	
	/**
	 * 让index位置的元素上滤
	 * @param index
	 */
	private void siftUp(int index) {
//		E e = elements[index];
//		while (index > 0) {
//			int pindex = (index - 1) >> 1;
//			E p = elements[pindex];
//			if (compare(e, p) <= 0) return;
//			
//			// 交换index、pindex位置的内容
//			E tmp = elements[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s[pindex];
//			elements[pindex] = tmp;
//			
//			// 重新赋值index
//			index = pindex;
//		}
		E element = elements[index];
		while (index > 0) {
			int parentIndex = (index - 1) >> 1;
			E parent = elements[parentIndex];
			if (compare(element, parent) <= 0) {
				break;
			}
			
			// 将父元素存储在index位置
			elements[index] = parent;
			
			// 重新赋值index
			index = parentIndex;
		}
		elements[index] = element;
	}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 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s.length;
		if (oldCapacity >= capacity) {
			return;
		}
		
		// 新容量为旧容量的1.5倍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E[] newElements = (E[]) new Object[new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ewElements[i] = elements[i];
		}
		elements = newElements;
	}
	
	private void emptyCheck() {
		if (size == 0)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Heap is empty");
		}
	}
	
	private void elementNotNullCheck(E element) {
		if (element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lement must not be null");
		}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root()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left(Object node) {
		int index = ((int)node << 1) + 1;
		return index >= size ? null : index;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right(Object node) {
		int index = ((int)node << 1) + 2;
		return index >= size ? null : index;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string(Object node) {
		return elements[(int)node];
	}
}

最小堆

同样使用最大堆的代码,只需要设置一个倒序比较器即可,将小的数认为比较大放在数组前面。

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test3() {
		Integer[] data = {88, 44, 53, 41, 16, 6, 70, 18, 85, 98, 81, 23, 36, 43, 37};
		BinaryHeap<Integer> heap = new BinaryHeap<>(data, new Comparato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 将原本【最大堆】中较小的值放前面,就实现了【最小堆】
				return o2 - o1;
			}
		});
		BinaryTrees.println(he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3();
	}

比较器解析

无论是 o1 - o2 还是 o2 - o1

  1. 只要返回正整数,就表示 o1 应该在 o2 的右边。
  2. 而返回负整数则表示 o1 应该在 o2 的左边。

示例说明:

1、向数组中加入 20,Integer[] data = {10, 20}

o1 - o2 = -10 – 10, 20

o2 - o1 = 10 – 20, 10

2、再向数组中加入 30,Integer[] data ={10, 20, 30}

o1 - o2

  • 10 - 30 = -20 – 10, 30, 20
  • 20 - 30 = -10 – 【10, 20, 30】

o2 - o1

  • 30 - 10 = 20 – 30, 10
  • 20 - 10 = 10 – 【30, 20, 10】

总结

无论是升序还是降序,只要返回正整数,就表示第一个元素应该在第二个元素的右边。

Top K 问题

问题分析

题目:从 n 个整数中,找出最大的前 k 个数 (k 远远小于 n)

  1. 如果使用【排序算法】进行全排序,需要 O(nlogn) 的时间复杂度。

  2. 如果使用【二叉堆】来解决,可以使用 O(nlogk) 的时间复杂度来解决

    • 新建一个小顶堆
    • 扫描 n 个整数

具体细节:

  1. 先将遍历到的前 k 个数放入堆中;
  2. 从第 k + 1 个数开始,如果大于堆顶元素,就使用 replace 操作(删除堆顶元素,将第 k + 1 个数添加到堆中)

代码实现

	static void test4() {
		// 新建一个小顶堆
		BinaryHeap<Integer> heap = new BinaryHeap<>(new Comparato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Integer o1, Integer o2) {
				return o2 - o1;
			}
		});
		
		// 找出最大的前k个数
		int k = 3;
		Integer[] data = {51, 30, 39, 92, 74, 25, 16, 93, 
				91, 19, 54, 47, 73, 62, 76, 63, 35, 18, 
				90, 6, 65, 49, 3, 26, 61, 21, 48};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
			if (heap.size() < k) { // 前k个数添加到小顶堆
				heap.add(data[i]); // logk
			} else if (data[i] > heap.get()) { // 如果是第k + 1个数,并且大于堆顶元素
				heap.replace(data[i]); // logk
			}
		}
		// O(nlogk)
		BinaryTrees.println(he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4();
	}

内部方法分析

1、heap.get() 获取堆顶元素

	@Override
	public E get() {
		emptyCheck();
		return elements[0];
	}

2、heap.replace(data[i]);

删除堆顶元素的同时插入一个新元素,即将大于堆顶的数组元素加进去。

3、这是个最小堆

堆顶元素一直是最小的。

问题 2

如果是找出最小的前 k 个数呢?

  1. 顶堆
  2. 如果小于堆顶元素,就使用 replace 操作

堆排序

概念

堆排序(Heap Sort)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它利用了堆的特性来进行排序。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如下:

  1. 构建最大堆(或最小堆):将待排序的数组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
  2. 交换堆顶元素:将堆顶元素与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3. 调整堆:对交换后的堆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最大堆(或最小堆)的性质。
  4. 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两个简单的堆排序示例代码:

第一种 – 降序
public class Mai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rr = { 12, 11, 13, 5, 6, 7 };
        BinaryHeap<Integer> heap = new BinaryHeap<>(arr);
        heapSort(heap);
    }

    public static <E> void heapSort(BinaryHeap<E> heap) {
        int size = heap.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 删除后会再调整堆结构
            E max = heap.remove();
            System.out.print(max + " ");
        }
    }
}

输出结果为:

13 12 11 7 6 5 
第二种 – 升序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eger[] arr) {
        int n = arr.length;

        // 构建最大堆
        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 {
            heapify(arr, n, i);
        }

        // 交换堆顶元素和未排序部分的最后一个元素,并调整堆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 将堆顶元素与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int temp = arr[0];
            arr[0] = arr[i];
            arr[i] = temp;

            // 调整堆
            heapify(arr, i, 0);
        }
    }

    // 调整堆,使其满足最大堆的性质
    public static void heapify(Integer[] arr, int n, int i) {
        int largest = i; // 初始化堆顶元素为最大值
        int left = 2 * i + 1; // 左子节点的索引
        int right = 2 * i + 2; // 右子节点的索引

        // 判断左子节点是否大于堆顶元素
        if (left < n && arr[left] > arr[largest]) {
            largest = left;
        }

        // 判断右子节点是否大于堆顶元素
        if (right < n && arr[right] > arr[largest]) {
            largest = right;
        }

        // 如果堆顶元素不是最大值,则交换堆顶元素和最大值,并继续调整堆
        if (largest != i)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largest];
            arr[largest] = temp;

            heapify(arr, n, larges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rr = { 12, 11, 13, 5, 6, 7 };
        
        System.out.println("原始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System.out.println("\n------------------------");

        BinaryHeap<Integer> heap = new BinaryHeap<>(arr);
        BinaryTrees.println(heap);

        System.out.println("==========================");

        heapSort(arr);

        System.out.println("\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System.out.println("\n------------------------");

        BinaryHeap<Integer> heap2 = new BinaryHeap<>(arr);
        BinaryTrees.println(heap2);

    }
}

输出结果为:

原始数组:
12 11 13 5 6 7 
------------------------
   ┌──13─┐
   │     │
┌─11─┐ ┌─12
│    │ │
5    6 7
==========================

排序后的数组:
5 6 7 11 12 13 
------------------------
    ┌──13─┐
    │     │
 ┌─12─┐ ┌─7
 │    │ │
11    6 5

注意:

以下这个方法是会对【原数组】的值改变的,heapSort 方法会直接修改原始数组。这意味着在排序之后,原始数组的顺序会被改变。

如果你希望保持原始数组的不变,并在排序后得到一个新的已排序副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在进行堆排序之前,创建一个原始数组的副本。
Integer[] arr = { 12, 11, 13, 5, 6, 7 };
Integer[] arrCopy = Arrays.copyOf(arr, arr.length);

空间复杂度能否下降至 O(1)?

在当前的实现中,二叉堆的空间复杂度是 O(n),其中 n 是元素的数量。这是因为我们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堆的元素。

  • 要将空间复杂度降低到 O(1),我们需要修改数据结构的实现方式

  • 目前的实现方式(BinaryHeap<E>)是使用一个动态数组来存储元素,但这会占用 O(n) 的额外空间。

如果要将空间复杂度降低到 O(1),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原始的输入数组来表示堆,而不是创建一个额外的数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原始数组上进行堆操作,而不是将元素复制到新的数组中。(比如上面写的第二种代码示例)

但是,这样做会对原始数组进行修改,并且在堆操作期间可能会打乱原始数组的顺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修改可能会有限制,并且需要权衡空间和时间的复杂度。

总结起来,要将空间复杂度降低到 O(1),需要在原始数组上进行操作,但这可能会对原始数组造成修改,并可能会有限制和权衡。具体的实现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示例代码分析

第一种示例方法复杂度解析

空间复杂度

如果输入的元素个数为 n,且 n 大于 10,那么空间复杂度为 O(n);否则,空间复杂度为 O(1)。

所以最坏空间复杂度为 O(n)

时间复杂度

  • 构建二叉堆的过程具有 O(n) 的时间复杂度,其中 n 是输入数组的长度。
  • 接下来,进行 n 次删除操作,每次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由于删除操作会调整堆的结构,保持最大堆的性质,因此每次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 因此,总体上,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第二种示例方法复杂度解析

空间复杂度

  • heapSort 方法中,除了输入数组之外,没有使用额外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1),即常数级别的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 构建最大堆的过程具有 O(n) 的时间复杂度,其中 n 是输入数组的长度。

  • 接下来,进行 n-1 次堆调整和交换操作,每次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 因此,总体上,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

  • 目前的实现方式(BinaryHeap<E>)是使用一个动态数组来存储元素,但这会占用 O(n) 的额外空间。

如果要将空间复杂度降低到 O(1),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原始的输入数组来表示堆,而不是创建一个额外的数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原始数组上进行堆操作,而不是将元素复制到新的数组中。(比如上面写的第二种代码示例)

但是,这样做会对原始数组进行修改,并且在堆操作期间可能会打乱原始数组的顺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修改可能会有限制,并且需要权衡空间和时间的复杂度。

总结起来,要将空间复杂度降低到 O(1),需要在原始数组上进行操作,但这可能会对原始数组造成修改,并可能会有限制和权衡。具体的实现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示例代码分析

第一种示例方法复杂度解析

空间复杂度

如果输入的元素个数为 n,且 n 大于 10,那么空间复杂度为 O(n);否则,空间复杂度为 O(1)。

所以最坏空间复杂度为 O(n)

时间复杂度

  • 构建二叉堆的过程具有 O(n) 的时间复杂度,其中 n 是输入数组的长度。
  • 接下来,进行 n 次删除操作,每次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由于删除操作会调整堆的结构,保持最大堆的性质,因此每次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 因此,总体上,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第二种示例方法复杂度解析

空间复杂度

  • heapSort 方法中,除了输入数组之外,没有使用额外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1),即常数级别的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 构建最大堆的过程具有 O(n) 的时间复杂度,其中 n 是输入数组的长度。
  • 接下来,进行 n-1 次堆调整和交换操作,每次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 因此,总体上,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21848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pringBoot自定义异常处理机制

说明&#xff1a;在完整的项目结构中&#xff0c;我们通常会创建一套自定义的异常处理机制&#xff0c;在系统可能出现异常的地方手动抛出这些异常&#xff0c;可以快速定位到异常代码片段&#xff0c;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本文介绍在SpringBoot项目中&#xff0c;搭建一套自…

2023.12.1 --数据仓库之 拉链表

目录 什么是拉链表 为什么要做拉链表? 没使用拉链表: 使用了拉链表: 题中订单拉链表的形成过程 实现语句 什么是拉链表 拉链表是缓慢渐变维的一种解决方案. 拉链表,记录每条信息的生命周期,一旦一条记录的生命周期结束,就重新开始一条新的记录,并把当前日期放入生效开始…

EI论文复现: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共享储能机制研究程序代码!

本程序参考EI期刊论文《基于组合双向拍卖的共享储能机制研究》&#xff0c;文中的组合双向拍卖交易机制较为新颖&#xff0c;本质上属于博弈范畴&#xff0c;共享储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xff0c;牵涉到共享储能参与者的投标策略和收益函数&#xff0c;文中所提模型可为电力市…

【兔子王赠书第10期】零基础入门Python,看这篇就够啦!

文章目录 写在前面推荐图书前言为什么要学习编程如何学习编程本书内容获得帮助 推荐理由粉丝福利写在后面 写在前面 粉丝福利第10期来啦&#xff0c;本期博主给大家推荐一本非常适合零基础入门Python的图书&#xff1a;《Python超能学习手册》&#xff0c;祝大家读完本书后都可…

深入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与k8s架构解读

微服务项目架构解读 ① 什么是微服务&#xff1f; 微服务是指开发一个单个小型的但有业务功能的服务&#xff0c;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处理和轻量通讯机制&#xff0c;可以部署在单个或多个服务器上。 微服务也指一种种松耦合的、有一定的有界上下文的面向服务架构。也就是说&…

<Linux>(极简关键、省时省力)《Linux操作系统原理分析之linux存储管理(5)》(21)

《Linux操作系统原理分析之linux存储管理&#xff08;5&#xff09;》&#xff08;21&#xff09; 6 Linux存储管理6.6 Linux 物理空间管理6.6.1 Linux 物理内存空间6.6.2 物理页面的管理6.6.3 空闲页面管理——buddy 算法 6.7 内存的分配与释放6.7.1 物理内存分配的数据结构 6…

运维工具之MobaXterm工具安装和使用

一、MobaXterm工具简介 MobaXterm是远程计算的终极工具箱。在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中&#xff0c;它提供了大量的功能&#xff0c;这些功能是为程序员、网站管理员、it管理员以及几乎所有需要以更简单的方式处理远程工作的用户量身定制的。MobaXterm在一个开箱即用的可移植exe文…

ros2与stm32通讯比较优秀的串口库

这个是我确定的串口库&#xff1a;serial: serial::Serial Class Reference (wjwwood.io) 我也不知道其他的串口库了&#xff0c;我就知道几个&#xff0c;然后我觉得这个是3个里面学习周期比较短&#xff0c;然后质量比较可靠的库 我隐隐觉得这个串口库就是ros1选择的串口库…

如何在Linux环境搭建本地SVN服务器并结合cpolar实现公网访问

目录 前言 1. Ubuntu安装SVN服务 2. 修改配置文件 2.1 修改svnserve.conf文件 2.2 修改passwd文件 2.3 修改authz文件 3. 启动svn服务 4. 内网穿透 4.1 安装cpolar内网穿透 4.2 创建隧道映射本地端口 5. 测试公网访问 6. 配置固定公网TCP端口地址 6.1 保留一个固定…

SVN 版本管理

SVN 文件状态 这里有一张图片可以说明&#xff1a;

C#中内置的泛型委托Func与Action

简介 从C# 3.0起很少需要自己声明委托。System.Func 是一个泛型委托&#xff0c;它可以表示带有返回值的方法。它可以接受一个到多个输入参数&#xff0c;并返回一个指定类型的结果。System.Func 委托的最后一个类型参数表示方法的返回值类型。而System.Action系列代表返回voi…

文章解读与仿真程序复现思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CSCD\北大核心《考虑富氧燃烧技术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这个标题涉及到一个关于能源系统和经济调度的复杂主题。让我们逐步解读&#xff1a; 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xff1a; 指的是一个综合的能源系统&#xff0c;包括了电力、气体&#xff08;可能是天然气等&#xff09;、热能等多个能源形式。这种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旨在使不同…

vue+electron问题汇总

1. Vue_Bug Failed to fetch extension, trying 4 more times 描述&#xff1a;项目启动时报错 解决&#xff1a;注释图片中内容 2. Module not found: Error: Can’t resolve ‘fs’ in 描述&#xff1a;项目启动报错 解决&#xff1a;vue.config.js中添加图中数据 3.导入…

8.7 矢量图层点要素点分布(Point displacement)使用

文章目录 前言点分布&#xff08;Point displacement&#xff09;QGis代码实现 总结 前言 前面介绍了矢量-点要素-单一符号、矢量-点要素-分类符号、矢量-点要素-分级符号以及矢量-点要素-基于规则的使用本章介绍如何使用点分布&#xff08;Point displacement&#xff09;说明…

Java集合常见问题

目录 Java集合 1.前言2.集合3.Collection接口类3.1 List接口3.1.1 ArrayList&#xff08;常用&#xff09;3.1.2 LinkedList&#xff08;常用&#xff09;3.1.3 Vector&#xff08;不常用&#xff09; 3.2 Set接口3.2.1 HashSet&#xff08;常用&#xff09;3.2.2 LinkedHash…

软件设计中如何画各类图之五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系统功能需求与用户交互的图形化描述

目录 1 前言2 用例图基本介绍3 用例图的符号及说明3.1 用例&#xff08;Use Case&#xff09;3.2 参与者&#xff08;Actor&#xff09;3.2 关系&#xff08;Relationships&#xff09; 4 画用例图的步骤4.1 确定系统边界4.2 识别参与者4.3 定义用例4.4 绘制关系4.5 完善细节 5…

webpack学习-2.管理资源

webpack学习-2.管理资源 1.这章要干嘛2.加载css注意顺序&#xff01; 3.总结 1.这章要干嘛 管理资源&#xff0c;什么意思呢&#xff1f;管理什么资源&#xff1f;项目中经常会 导入各种各样的css文件&#xff0c;图片文件&#xff0c;字体文件&#xff0c;数据文件等等&#…

双目光波导AR眼镜_AR智能眼镜主板PCB定制开发

AR眼镜方案的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随着技术的进步&#xff0c;AR眼镜的光学模块将变得更小巧&#xff0c;像素密度也会增加&#xff0c;实现更高分辨率的画面&#xff0c;甚至能够达到1080P、2K和4K级别的清晰度&#xff0c;从而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AR智能眼镜的硬件方面&a…

spring cloud nacos整合gateway

文章目录 gateway快速入门创建gateway服务&#xff0c;引入依赖编写启动类编写基础配置和路由规则重启测试网关路由的流程图 断言工厂过滤器工厂路由过滤器的种类请求头过滤器默认过滤器总结 全局过滤器全局过滤器作用自定义全局过滤器过滤器执行顺序 跨域问题什么是跨域问题解…

GitHub上1.5K标星的QA和软件测试学习路线图

​最近在GitHub上发现一个项目&#xff0c;项目描述了作为QA工程师&#xff0c;进行软件测试技能提升时的&#xff0c;建议的软件测试学习顺序图​。 虽然2021年起就不再更新了&#xff0c;但是居然有1.5K的​星。 整个项目有两个部分​&#xff1a; ​1.QA和软件测试学习顺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