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K中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

本文主要介绍磁盘性能评估的方法,针对用户态驱动Kernel与SPDK中各种IO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出总结。其中fio是一个常用的IO测试工具,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等多种系统之上,可以用来测试本地磁盘、网络存储等的性能。为了和SPDK的fio工具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内核fio。

SPDK有自己的IO测试工具,包括fio_plugin,perf和bdevperf。SPDK采用异步I/O(Asynchronous I/O)加轮询(Polling)的工作模式,通常与Kernel的异步I/O作为对比。在此,主要介绍通过使用fio评估Kernel异步I/O,SPDK的三种IO测试工具。

一 . FIO准备工作

在测试内核fio和SPDK fio_plugin工具之前,我们先准备好环境。

1. 编译fio

首先,下载fio源码,建议至少切换到3.3及以上版本。

git clone https : //github . com/axboe/fio
cd fio && git checkout fio-3.3
make

2. 编译SPDK

下载最新的SPDK源码。然后,运行SPDK configure脚本以启用fio(将其指向fio代码库的根)。

git clone https : //github . com/spdk/spdk
cd spdk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configure--with-fio=/path/to/fio/repo <other configuration options>
(例如:./configure --with-fio=/usr/src/fio)
make 

当使用参数--with-fio编译时,我们会发现在<spdk_repo>/build/fio目录会有下面两个文件,这就是fio_plugin的可执行程序。

二. 内核fio工具测试磁盘性能

典型的fio工作过程:

1)写一个job文件来描述要访真的io负载。一个job文件可以控制产生任意数目的线程和文件。典型的job文件有一个global段(定义共享参数),一个或多个job段(描述具体要产生的job)。

2)运行时,fio从文件读这些参数,做处理,并根据这些参数描述,启动这些线程/进程。

运行fio:

# fio job_file

它会根据job_file的内容来运行。我们可以在命令行中指定多个job file,fio串行化运行这些文件。

Job文件格式:

job file格式采用经典的ini文件,[]中的值表示job name,可以采用任意的ASCII字符。

IO引擎:

ioengine=str

定义job向文件发起IO的方式。使用I/O引擎就是使用某些函数,以某些特定方式来访问存储,Linux可以使用 libaio,sync,psync等。这里只介绍libaio的例子,以用作和下文SPDK的fio_plugin做对比。

libaio,即异步I/O的引擎。这时通常,I/O请求会发送到相应的队列中,等待被处理,因此队列深度将会影响磁盘性能。所以在测试异步I/O的时候,根据磁盘的特性指定相应的队列深度(iodepth)。

一个典型的fio配置文件,nvme_bdev_job.fio:

[global]
ioengine=libaio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norandommap=1
cpumask=1
bs=4k
rw=randread
iodepth=256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30
[job]
filename=/dev/nvme0n1

部分参数解释

ioengine:指定I/O引擎,在这里测试Kernel的异步I/O,因此指定I/O引擎为libaio;

direct:指定direct模式O_DIRECT,I/O会绕过系统的page buffer;

rw:读写模式,这里指定randrw表示混合随机读写;

rwmixread:混合随机读写模式下read请求所占比例;

thread:指定使用线程模式。由于spdk fio_plugin只支持线程模式,因此与Kernel对比时,通常都统一指定线模式来对比;

norandommap:指定I/O时,每次都获取一个新的随机offset,防止额外的CPU使用消耗;

time_based:指定采用时间模式;

runtime:测试时长,单位是秒;

ramp_time:统计性能之前所运行的时间,为了防止没有进行稳态而造成的性能虚高带来的影响,单位是秒;

bs:I/O块大小;

iodepth:队列深度;

numjobs:worker的个数;

filename:指定测试的对象。

运行fio(带配置文件)举例:

[root@server spdk]# fio nvme_bdev_job.fio

另一种用法,不使用fio文件,直接使用参数

# fio -filename=/dev/nvme0n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ead \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runtime=10 -group_reporting -name=rand_read_4k

三. SPDK的fio_plugin工具

通常,在内核模式下,使用fio工具来测试设备在实际的工作负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用户可启动多个线程,对设备来模拟各种IO操作,使用filename指定所被测试的设备。然而,在SPDK用户态模式情况下,SPDK在使用前会unbind内核驱动,直接通过PCI地址来识别设备,因此用户在系统上无法直接看到设备。为此,SPDK推出fio_plugin与SPDK深度集成,用户可以通过指定设备的PCI地址,来决定所要进行压力测试的设备。同时,在fio_plugin内部,采用SPDK用户态设备驱动提供的轮询和异步的方式进行I/O操作,I/O通过SPDK直接写入磁盘。

SPDK提供两种形态的fio_plugin:

  • 基于裸盘NVMe的fio_plugin,其特点为I/O通过SPDK用户态驱动直接访问裸盘,常用于评估SPDK用户态驱动在裸盘上的性能。
  • 基于bdev的fio_plugin,其特点为I/O测试基于SPDK块设备bdev之上,所有I/O经由块设备层bdev,再传送至裸盘设备。常用于评估SPDK块设备bdev的性能。

1. 基于NVMe的fio_plugin

前提条件

按照第一章节步骤,下载好内核fio和SPDK代码并编译。

测试方法

a. 使用fio_plugin测试裸盘,需要引入fio_plugin路径,因此在运行fio时,在fio命令之前加如下参数:

export LD_PRELOAD(只需要一遍)

LD_PRELOAD=<path to spdk repo>/build/fio/spdk_nvme

(如果解除,用unset LD_PRELOAD)

也可以export LD_PRELOAD=spdk/examples/… 写成一句

b. 其次,需要在fio配置文件中设定ioengine为spdk。

ioengine=spdk

c. 运行fio_plugin时,同时要通过额外的参数'--filename'指定SPDK能够识别的设备地址信息。

但是,NVMe的fio_plugin配置文件里不需要指定spdk_json_conf。

通常,NVMe的fio_plugin支持两种模式下的测试,

一是本地的NVMe设备,即NVMe over PCIe;

二是远端的NVMe设备,即NVMe over Fabrics。

运行,NVMe over PCIe: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nvme /usr/src/fio/fio \
spdk_nvme1.fio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s=1'

在initiator端执行NVMe over Fabrics(transport=RDMA):

[root@server2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nvme \
/usr/src/fio/fio spdk_nvme1.fio \
'--filename=trtype=RDMA adrfam=IPv4 traddr=192.168.100.8 trsvcid=4420 ns=1'

或者,在initiator端执行NVMe over Fabrics(transport=TCP):

[root@server2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nvme \
/usr/src/fio/fio spdk_nvme1.fio \
'--filename=trtype=TCP adrfam=IPv4 traddr=192.168.100.8 trsvcid=4420 ns=1'

配置文件spdk_nvme1.fio如下所示:

[global]
ioengine=spdk (前提./configure --with-fio=/usr/src/fio,如果是=libaio则不需要--with-fio)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verify=0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20
iodepth=128
rw=randrw
bs=4k
numjobs=1
[job]

执行NVMe over Fabrics(RDMA/TCP)的前提条件是target端要启动nvmf进程,

[root@server1 spdk]#./build/bin/nvmf_tgt --json spdk_tgt_nvmf.json

spdk_tgt_nvmf.json(以transport=TCP为例)文件如下:

{
  "subsystems": [
    {
      "subsystem": "bdev",
      "config": [
        {
          "method": "bdev_nvme_attach_controller",
          "params": {
            "name": "Nvme0",
            "trtype": "PCIe",
            "traddr": "0000:81:00.0",
            "prchk_reftag": false,
            "prchk_guard": false
          }
        }
      ]
    },
    {
      "subsystem": "nvmf",
      "config": [
        {
          "method": "nvmf_set_config",
          "params": {
            "acceptor_poll_rate": 10000,
            "admin_cmd_passthru": {
              "identify_ctrlr": false
            }
          }
        },
        {
          "method": "nvmf_set_max_subsystems",
          "params": {
            "max_subsystems": 1024
          }
        },
        {
          "method": "nvmf_create_transport",
          "params": {
            "trtype": "TCP",
            "max_queue_depth": 128,
            "max_io_qpairs_per_ctrlr": 127,
            "in_capsule_data_size": 4096,
            "max_io_size": 131072,
            "io_unit_size": 24576,
            "max_aq_depth": 128,
            "max_srq_depth": 4096,
            "abort_timeout_sec": 1
          }
        },
        {
          "method": "nvmf_create_subsystem",
          "params": {
            "nqn": "nqn.2018-09.io.spdk:cnode1",
            "allow_any_host": true,
            "serial_number": "SPDK001",
            "model_number": "SPDK bdev Controller",
            "max_namespaces": 8
          }
        },
        {
          "method": "nvmf_subsystem_add_listener",
          "params": {
            "nqn": "nqn.2018-09.io.spdk:cnode1",
            "listen_address": {
              "trtype": "TCP",
              "adrfam": "IPv4",
              "traddr": "192.168.100.8",
              "trsvcid": "4420"
            }
          }
        },
        {
          "method": "nvmf_subsystem_add_ns",
          "params": {
            "nqn": "nqn.2018-09.io.spdk:cnode1",
            "namespace": {
              "nsid": 1,
              "bdev_name": "Nvme0n1",
              "uuid": "51581506-537f-4236-9bc1-d926c966d09b"
            }
          }
        }
      ]
    }
  ]
}

目前SPDK只支持Json格式配置文件,以前习惯使用INI格式的用户,可以使用SPDK的自动转换工具,把INI格式变为Json格式。

[root@server spdk]# ./scripts/config_converter.py < config.ini \
> config_converter.json

a. 对于使用1个core,测试多块盘的情况,通常只需要设定numjob为1,同时在fio命令通过多个filename参数来指定多块要测试的盘(多个filename参数之间用空格相隔即可),例如同时测试三块盘: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nvme \
/usr/src/fio/fio spdk_nvme1.fio \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s=1' \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7.00.0 ns=1' \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8.00.0 ns=1'

b. 对于使用fio_plugin作为新的ioengine而引入的新的fio参数说明,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nvme /usr/src/fio/fio --enghelp=spdk

表3.1 nvme fio_plugin的格式

c. 此外,可以通过直接在ioengine中指定fio_plugin的路径,而无须每次运行fio都动态加载LD_PRELOAD。

ioengine=<path to spdk repo>/build/fio/spdk_nvme

只需运行:

[root@server spdk]# /usr/src/fio/fio spdk_nvme2.fio \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s=1'

配置文件spdk_nvme2.fio如下所示:

[global]
ioengine=build/fio/spdk_nvme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verify=0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20
iodepth=128
rw=randrw
bs=4k
numjobs=1
[job]

也可以把filename写到配置文件里,

[job]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s=1

这时只需运行,

[root@server spdk]# /usr/src/fio/fio spdk_nvme2.fio

2. 基于bdev的fio_plugin

基于bdev的fio_plugin是将I/O在SPDK块设备bdev之上进行发送。而基于裸盘的fio_plugin,I/O是直接到裸盘上进行处理。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I/O是否经过bdev这一层。因此,基于bdev的fio_plugin能够很好的评估SPDK块设备层bdev的性能。其编译安装与裸盘的fio_plugin完全相同。

测试方法

a. 使用fio_plugin测试bdev性能,需要指定bdev fio_plugin的路径,因此在运行fio时,在fio命令前加如下参数

LD_PRELOAD=<path to spdk repo>/build/fio/spdk_bdev

b. 需要在fio配置文件中设定ioengine为spdk_bdev。

ioengine=<path to spdk>/build/fio/spdk_bdev

c. 与nvme的fio_plugin相比,fio配置文件必须包含一个新参数spdk_json_conf,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指定SPDK启动配置文件。如下所示:

spdk_json_conf=./examples/bdev/fio_plugin/bdev.json

bdev.json中指定了所用的bdev信息,以创建malloc为例:

{
    "subsystems": [
        {
            "subsystem": "bdev",
            "config": [
                {
                    "params": {
                        "block_size": 512,
                        "num_blocks": 262144,
                        "name": "Malloc0"
                    },
                    "method": "bdev_malloc_create"
                }
            ]
        }

d. 运行fio的时候,通过'--filename'直接指定所要测试的bdev名称即可,运行: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bdev /usr/src/fio/fio \
spdk_bdev1.fio '--filename=Malloc0'

spdk_bdev1.fio如下所示:

[global]
ioengine=spdk_bdev
spdk_json_conf=./examples/bdev/fio_plugin/bdev.json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verify=0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2
iodepth=128
rw=randrw
bs=4k
numjobs=1
[test]

也可以把filename写进配置文件里,

[test]
filename=Malloc0

这时只需运行,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bdev /usr/src/fio/fio spdk_bdev1.fio

其他说明

a. 使用基于bdev的fio_plugin测试多个设备时候,需要在spdk运行配置文件中写入相应的bdev配置信息,其次在fio运行时,指定多个filename参数即可,多个filename之间用空格相隔。例如同时测两个设备Malloc0与Nvme0n1,如下所示: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bdev /usr/src/fio/fio \
spdk_bdev1.fio '--filename=Nvme0n1' '--filename=Malloc0'

b. 同理,若查看基于bdev的fio_plugin相关参数说明,可以通过如下命令:

[root@server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bdev /usr/src/fio/fio \
--enghelp=spdk_bdev

c. 此外,可以通过直接在ioengine中指定fio_plugin的路径,而无须每次运行fio都动态加载LD_PRELOAD。即:

fio配置文件中添加修改

ioengine=<path to spdk repo>/build/fio/spdk_bdev

运行:

[root@server spdk]# /usr/src/fio/fio examples/bdev/fio_plugin/example_config.fio \ '--filename=Malloc0'

即可测试。

表3.2 bdev fio_plugin的格式

d. 测试两个bdev的例子,先通过json文件创建两个malloc块设备。

bdev2.json示例如下:

{
    "subsystems": [
        {
            "subsystem": "bdev", 
            "config": [
                {
                    "method": "bdev_malloc_create", 
                    "params": {
                        "name": "Malloc0", 
                        "num_blocks": 102400, 
                        "block_size": 512
                    }
                }, 
                {
                    "method": "bdev_malloc_create", 
                    "params": {
                        "name": "Malloc1", 
                        "num_blocks": 102400, 
                        "block_size": 512
                    }
                }
            ]
        }
    ]
}

运行

[root@server spdk]# /usr/src/fio/fio spdk_bdev2.fio 

spdk_bdev2.fio如下所示:

[global]
ioengine=build/fio/spdk_bdev
spdk_json_conf=./examples/bdev/fio_plugin/bdev2.json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verify=0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2
iodepth=128
rw=randrw
bs=4k
numjobs=1
[test1]
filename=Malloc0
[test2]
filename=Malloc1

也可以写成:

[test]
filename=Malloc0:Malloc1

上面的例子是测试本地的bdev设备,fio_plugin也可以测试远端的bdev设备。先在target端启动nvmf进程,

[root@server1 spdk]# ./build/bin/nvmf_tgt --json spdk_tgt_nvmf.json

接着在initiator端运行fio_plugin,

[root@server2 spdk]# LD_PRELOAD=build/fio/spdk_bdev \
/usr/src/fio/fio spdk_bdev3.fio

spdk_bdev3.fio如下所示:

[global]
ioengine=spdk_bdev
spdk_json_conf=./examples/bdev/fio_plugin/nvmf_bdev.json
thread=1
group_reporting=1
direct=1
verify=0
time_based=1
ramp_time=0
runtime=10
iodepth=128
rw=randrw
bs=4k
numjobs=1
[test]
filename=Nvme0n1

nvmf_bdev.json如下所示:

{
  "subsystems": [
    {
      "subsystem": "bdev",
      "config": [
        {
          "params": {
            "name": "Nvme0",
            "trtype": "rdma",
            "traddr": "192.168.100.8",
            "adrfam": "ipv4",
            "trsvcid": "4420",
            "subnqn": "nqn.2018-09.io.spdk:cnode1"
          },
          "method": "bdev_nvme_attach_controller"
        }
      ]
    }
  ]
}

上面是RDMA的例子,TCP的也是一样,只需把"trtype"设为"tcp"。

3. NVMe/bdev fio_plugin的比较

测试裸盘块设备,使用NVMe fio_plugin。在bdev这一层测试块设备,使用bdev fio_plugin,这个区别体现在配置文件里。

[job] 这是nvme层的写法,spdk_nvme使用

filename=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s=1

[job1] 这是bdev层的写法,spdk_bdev使用

filename=/dev/nvme0n1

[job2]

filename=/dev/nvme1n1

[job3] 多个bdev的写法

filename=Null0:Null1:Null2:Null3:Null4:Null5:Null6:Null7:Null8:Null9

表3.3 NVMe/bdev fio_plugin的比较

四. SPDK的perf工具

1. 基于NVMe的perf工具

SPDK提供自己的性能测试工具perf。SPDK的perf与通常Linux系统中的perf工具有所不同,SPDK中的perf主要是用于对设备做压力测试,来评估其性能的工具。perf相比于fio_plugin更加灵活,可以直接配置core mask来指定进行I/O操作的CPU核。SPDK通过使用CPU的亲和性,将线程和CPU核做绑定,每个线程对应一个CPU核。在启动perf时,可通过core mask指定所用的CPU核,在所指定的每个CPU核上,都会为之注册一个worker_thread进行I/O操作。每个worker_thread都会调用SPDK所提供的I/O操作接口,通过异步的方式向底层的裸盘发送读写命令。

成功编译SPDK后,可在build/examples/目录下找到perf工具的可执行文件。Perf命令参数如下所示:

perf 
-c <core mask for I/O submission/completion> 
-q <io depth> 
-t <time in seconds> 
-w <io pattern type: write|read|randread|randwrite> 
-s <DPDK huge memory size in MB> 
-o <io size in bytes> 
-r <transport ID for local PCIe NVMe or NVMeoF>

perf支持本地的NVMe设备,同时也支持远端的NVMeoF的设备。使用范例如下:

NVMe over PCIe:
[root@server spdk]#./build/examples/perf -q 32 -s 1024 -w randwrite -t 1200 \
-c 0xF -o 4096 -r '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NVMe over Fabrics(transport=RDMA/TCP):
[root@server2 spdk]#./build/examples/perf -q 32 -s 1024 -w randwrite -t 1200 \
-c 0xF -o 4096 -r 'trtype:RDMA adrfam:IPv4 traddr:192.168.100.8 trsvcid:4420'

对于同时测试多块盘,只需要添加-r并指定设备地址即可,例如一个core测试三块盘:

[root@server spdk]#./build/examples/perf -q 32 -s 1024 -w randwrite -t 1200 \ 
-c 0x1 -o 4096 \
-r 'trtype:PCIe traddr:0000:06:00.0' \
-r 'trtype:PCIe traddr:0000:07:00.0' \
-r 'trtype:PCIe traddr:0000:08:00.0'

2. perf评估Linux异步I/O(AIO)

使用方式与测试spdk driver相同,只需要在perf命令后添加设备名称即可。使用范例如下:

[root@server spdk]#./build/examples/perf -q 32 -s 1024 -w randwrite -t 1200 \
-c 0xF -o 4096 /dev/nvme0n1
(./scripts/setup.sh reset后才能看到/dev/nvme0n1)

相对于fio_plugin,perf有以下优势:

a. 可以通过core mask灵活指定CPU核。

b. 如果使用单个线程来测试多块盘性能的时候,fio_plugin的所得到的性能与perf所的到的性能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由于fio软件架构的问题,所以不适用于单个线程来操作多块盘。因此在评估单个线程(单核)的能力的时候,一般选用perf作为测试工具。若为多个线程对应操作多块盘,则无需顾虑。在这种情况下,fio_plugin与perf结果无差异。

3. 基于bdev的perf工具bdevperf

成功编译SPDK后,可在test/bdev//目录下找到bdevperf工具的可执行文件。命令参数如下:

--json <config> 
-q <io depth> 
-t <time in seconds> 
-w <io pattern type: write|read|randread|randwrite> 
-s <memory size in MB for DPDK> 
-o < size in bytes> 
-m <core mask for DPDK>

其中,--json是指定配置文件,需要测试的bdev设备都在配置文件中指定。下面给出3个具体的例子。

例1: bdevperf最基本的用法。

若需要测试本地的两块malloc设备,则bdevperf启动参数示例如下:

[root@server spdk]#./test/bdev/bdevperf/bdevperf -q 32 -s 1024 -w randwrite \
-t 60 -o 4096 -m 0xF --json bdev2.json

如果要测试远端块设备,请替换配置文件,类似3.1章节的spdk_tgt_nvmf.json。

例2: 实时监控I/O的刷新。

-z 参数等待RPC命令启动bdevperf,-S参数是显示性能数据的刷新频率。

[root@server spdk]# ./test/bdev/bdevperf/bdevperf -S 1 -q 32 -t 60 \
-m 0xF -o 4096 -w write -z

在另一个窗口,用RPC命令创建两个NVMe bdev。

[root@server spdk]# ./scripts/rpc.py bdev_nvme_attach_controller -b "Nvme0" \
-t "pcie" -a 0000:06:00.0
[root@server spdk]# ./scripts/rpc.py bdev_nvme_attach_controller -b "Nvme1" \
-t "pcie" -a 0000:07:00.0

接着运行bdevperf.py,启动bdevperf。

[root@server spdk]# ./test/bdev/bdevperf/bdevperf.py perform_tests

第一个窗口就会不断显示I/O刷新,持续时间为-t的值。顺便说一句,-T参数可以让I/O跑在指定的bdev上。

Job: Nvme0n1 (Core Mask 0x1)
         Nvme0n1             :   48352.50 IOPS     188.88 MiB/s
Job: Nvme1n1 (Core Mask 0x2)
         Nvme1n1             :   55140.50 IOPS     215.39 MiB/s
 =====================================================
 Total               :  103493.00 IOPS     404.27 MiB/s 
……

例3: 指定job文件。

-j,可以把自定义的I/O文件作为参数传入。

./test/bdev/bdevperf/bdevperf -t 10 --json bdev2.json -j bdev2.fio

bdev2.fio如下所示:

[global]
bs=1024
rwmixread=70
rw=read
iodepth=256
cpumask=0xff
[test1]
filename=Malloc0
[test2]
filename=Malloc1

五. SPDK的fio.py工具

SPDK把fio封装进了python文件,目前使用的ioengine是libaio,也可以改为其他ioengine。

fio.py在scripts文件夹里,命令参数如下所示:

  -i IO_SIZE,     
The desired I/O size in bytes.
  -p PROTOCOL,    
The protocol we are testing against. One of iscsi or nvmf.
  -d QUEUE_DEPTH, 
The desired queue depth for each job.
  -t TEST_TYPE,   
The fio I/O pattern to run. e.g. read, randwrite, randrw.
  -r RUNTIME,     
Time in seconds to run the workload.
  -n NUM_JOBS,    
The number of fio jobs to run in your workload.
  -v,             
Supply this argument to verify the I/O.

值得注意的是,要启动SPDK target进程后,才能使用fio.py。

举个例子:

在target端启动nvmf进程

[root@server1 spdk]# ./build/bin/nvmf_tgt

在initiator端通过rpc命令创建malloc的bdev,设定传输模式为rdma,并创建nvmf_subsystem和listener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rpc.py bdev_malloc_create 64 512 -b Malloc0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rpc.py nvmf_create_transport -t rdma -u 8192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rpc.py nvmf_create_subsystem \
nqn.2016-06.io.spdk:cnode1 -a -s SPDK1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rpc.py nvmf_subsystem_add_ns \
nqn.2016-06.io.spdk:cnode1 Malloc0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rpc.py nvmf_subsystem_add_listener \
nqn.2016-06.io.spdk:cnode1 -t rdma -a 192.168.100.8 -s 4420

initiator端连接到target端

[root@server2 spdk]# nvme connect -t rdma -n "nqn.2016-06.io.spdk:cnode1" \
-a 192.168.100.8 -s 4420

运行fio.py(当然这里也可以直接使用内核fio测试)

[root@server2 spdk]# ./scripts/fio.py -p nvmf -i 262144 -d 64 -t read -r 10

fio结束后,断开target连接

[root@server2 spdk]# nvme disconnect -n "nqn.2016-06.io.spdk:cnode1"

上面启动target和多条RPC命令,也可以写进json文件一并执行。

[root@server spdk]# ./build/bin/nvmf_tgt --json spdk_tgt_nvmf.json

六. 以上性能测试工具的比较

目前SPDK fio_plugin仅限于线程使用模型,因此在使用SPDK fio_plugin时,fio job还必须指定thread = 1。

如果通过ioengine参数指定引擎的完整路径来动态加载ioengine,则fio当前也会在关闭时出现竞争条件 - 建议使用LD_PRELOAD以避免此竞争条件。在测试随机工作负载时,建议设置norandommap = 1。

fio的随机映射处理会消耗额外的CPU周期,这将使fio_plugin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为所有I/O都是在单个CPU内核上提交和完成的。

在使用SPDK插件在多个NVMe SSD上测试FIO时,建议在FIO配置中使用多个Jobs。

据观察,在测试多个NVMe SSD时,FIO(启用了SPDK plugin)和SPDK perf(examples/nvme/perf/perf)之间存在一些性能差距。

如果使用一个配置用于FIO测试的Job(即使用一个CPU核心),则性能比多个NVMe SSD时的SPDK perf(也使用一个CPU核心)差。 但是如果你使用多个Jobs进行FIO测试,FIO的性能就与SPDK perf相当。 在分析了这一现象后,我们认为这是由FIO架构引起的。 主要是FIO可以使用多个线程进行扩展(即使用多个CPU内核),但是对于多个I/O设备时,使用一个线程并不好。

表6.1 四种性能测试工具的比较

七. 常见问题

1. perf的性能比fio高

通过fio与perf对SPDK进行性能评估,得到的结果不同,大部分时候perf所得到的性能会比fio所得到的性能要高。

两种工具最大的差别在于,fio是通过与Linux fio工具进行集成,使其可以用fio_plugin引擎测试SPDK设备。而由于fio本身架构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SPDK的优势,整个应用框架仍然使用fio原本的架构。例如fio使用Linux的线程模型,在使用的时候,线程仍然被内核调度。而对于perf来说,是针对SPDK所设计的性能测试工具,因此在底层,不仅是I/O通过SPDK下发,同时一些底层应用框架都是为SPDK所设计的。例如刚刚所提到的线程模型,perf中是使用DPDK所提供的线程模型,通过使用CPU的亲和性将CPU核与线程捆绑,不再受内核调度,因此可以充分发挥SPDK下发I/O时的异步无锁化优势。这就是为什么perf所测得的性能要比fio高,尤其是在使用单个线程(单核)同时测试多块盘的情况下,fio所得性能要明显小于perf所得性能。因此,在同等情况下,我们更推荐用户使用perf工具对SPDK进行性能评估。

此外,在多numjob的情况下,fio与perf对iodepth的分配是不同的。通常在fio中,指定的iodepth表示所有job一共的iodepth,而在perf指定的iodepth(perf中-q参数)通常指每个job所使用的iodepth。举例如下:Fio:numjob=4, iodepth=128。则每个job对应的iodepth为32(128/4)。Perf:-c 0xF(相当于fio中numjob=4),-q 128(相当于fio中iodepth=128)。则每个job对应的iodepth为128。

2. 为什么测不出性能差异

对SPDK和内核的性能评估时,虽然性能有所提升,但是没有看到SPDK官方所展示的特别大的性能差异。

首先,如问题1中所述,不同的工具之间所得出的性能结果是不同的,另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硬盘本身的性能瓶颈所导致的问题。例如,以2D NAND为介质的Intel DC P4510,本身的性能都存在一定的瓶颈,因此无论是SPDK用户态驱动还是内核驱动,都不会达到较高的IOPS。若换用更高性能的硬盘,例如使用以3D Xpoint为介质的Optane(Intel DC P4800X)为测试对象,便会看到很大的性能差异。因此,硬盘性能越高,SPDK所发挥出的优势越明显,这也是SPDK产生的初衷,其本身就是为高性能硬盘所订制的。

3. 硬盘(iodepth)与CPU core

关于评估不同硬盘的队列深度(iodepth)与CPU core的问题。

通常根据不同硬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iodepth以及所使用的CPU core。通常在评估以2D NAND、3D NAND介质的硬盘,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磁盘的最高性能,通常会选择较高的iodepth(128或256)。对于P4XXX的硬盘,通常可能一个CPU core无法达到满IOPS,此时并不是由于一个core的能力不够,而是由于硬盘中硬件队列本身限制的问题。因此,通常需使用两个CPU core才能够达到specification中的满IOPS。此外,对于以3D Xpoint为介质的Optane(Intel P4800X),通常只需要一个core并使用较小的iodepth即可达到满IOPS,此时已经达到硬盘的上限,若再次增大iodepth只会是latency变大而IOPS不再增长。

下面给出各种硬盘建议的评估参数:

Intel P4500、Intel P4510、Intel P4600:numjob=2, iodepth=256
Intel Optane(Intel P4800X):numjob=1, iodepth=8/16/32

4. 写性能虚高

通常以2D NAND、3D NAND为介质的硬盘,在测试write/randwrite的性能时候,通常要比sepcification里的最高值高很多。这是由于这类介质本身的问题,所以在测试时会出现write/randwrite性能虚高的问题。因此在测试该类硬盘,为了避免此类现象,通常需要对磁盘做一次precondition。通常的做法为:在格式化之后,对磁盘不断进行写操作,写满整个磁盘,使其进行稳态。以DC P4510 2TB为例,通常首先以4KB的大小顺序写两小时,之后再随机写一小时。此外,在测试的时候,fio参数中的ramp_time可以设置较大一些,避免初始的虚高值计入最终结果。

5. 磁盘性能测试指标

通常,对于一个磁盘的性能,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去评估:IOPS、bandwidth、latency。

IOPS:通常评估磁盘的IOPS,主要关注块大小为4k,随机读写的情况。因此,通常fio关键参数设为:

bs=4k
iodepth=128
direct=1
rw=randread/randwrite

Bandwidth:评估磁盘的bandwidth,通常是关注块大小为128k,顺序读写的情况。因此通常fio关键参数设为:

bs=128k
iodepth=128
direct=1
rw=read/write

Latency:评估latency通常情况下,是关注一个I/O发送/完成的延迟情况,因此,通常选择iodepth为1。因此,通常fio关键参数设为:

bs=4k
iodepth=1
direct=1
rw=randread/randwrite

此外,对于latency的结果,不仅要关注平均值,同时也要注意长尾延迟,即99.99%的延迟情况。

注意:通常在测试磁盘的性能时,要添加direct=1,即绕过系统的cache buffer。这时测得的性能为裸盘的性能。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31326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RabbitMQ】RabbitMQ高级:如何保证消息可靠性

目录 概述异常捕获机制事务机制持久化存储机制发送端确认机制概述开启发布确认的方法单个发布确认批量发布确认异步发布确认 消费端确认机制消息限流消息幂等性处理 概述 前面学习了如何简单使用RabbitMQ&#xff0c;在实际使用RabbitMQ时&#xff0c;我们还需要考虑很多&…

Vue.js设计与实现阅读-2

Vue.js设计与实现阅读-2 1、前言2、框架设计的核心要素2、1 提升用户体验2、2 控制代码体积2、3 Tree-Shaking2、4 特性开关2、5 错误处理 1、前言 上一篇我们了解到了 命令式和声明式的区别&#xff0c;前者关注过程&#xff0c;后者关注结果了解了虚拟dom存在的意义&#x…

数据库SELECT语句

文章目录 一、检索数据二、排序检索三、过滤数据四、数据过滤4.1 组合WHERE子句1. AND操作符2. OR操作符3. 计算次序 4.2 IN操作符4.3 NOT操作符 五、用通配符过滤LIKE操作符1. 百分号&#xff08;%&#xff09;通配符2. 下划线&#xff08;_&#xff09;通配符 使用通配符的技…

盈利之道:下单前的必问之问

投资者在过去的交易经历中&#xff0c;通常都会面临所谓的“交易低谷”。交易低谷是指在交易过程中难以实现盈利或可能导致进一步亏损的阶段。这种面临损失或没有盈利的时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xff0c;无论是由于市场变化、投资者策略调整还是其他原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CSS基础方法——引入方式、属性、基础选择器

CSS 主要用于设置 HTML 页面中的文本样式&#xff08;字体、大小、颜色、对齐方式……&#xff09;、图片样式&#xff08;宽高、边框样式、边距……&#xff09;以及版面的布局和外观显示样式。 1、CSS引入方式 行内样式 写在标签中&#xff0c;通常不使用&#xff0c;只做…

优惠券兑换码生成需求——事务同步回调问题分析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优惠券兑换码的需求&#xff1a;管理后台针对一个优惠券发起批量生成兑换码&#xff0c;这些兑换码可以导出分发到各个合作渠道&#xff08;比如&#xff1a;抖音、京东等&#xff09;&#xff0c;用户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到兑换码之后&#xff0c;再登录到我司研…

提升测试效率,轻松并行运行测试——探秘Pytest插件pytest-xdist

在软件开发中&#xff0c;测试是确保代码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xff0c;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xff0c;测试用例的数量也随之增多&#xff0c;测试的执行时间可能成为一个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xff0c;Pytest提供了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xff0c;其中 pytest-xdist …

黑群晖6.x 7.x ABB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套件激活方法

注意事项&#xff1a; 要先下载安装好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套件再操作。SN码在【控制面板】 - 【信息中心】 -【产品序列号】。建议复制到记事本内修改内容。群晖的https是默认的5001端口&#xff0c;如果你的https端口号换过请自行修改&#xff1a;5001 为当前的端口号…

spacedesk 变成黑白的分析

测试发现只要调整时间到2024 就会出现黑白而且是建立连接是才检测的&#xff0c;那么应该存在于R3部分的可能性大 IDA分析找到2024

[论文阅读]4DRadarSLAM: A 4D Imaging Radar SLAM System for Large-scale Environments

目录 1.摘要和引言&#xff1a; 2. 系统框架&#xff1a; 2.1 前端&#xff1a; 2.2 回环检测&#xff1a; 2.3 后端&#xff1a; 3.实验和分析&#xff1a; 4.结论 1.摘要和引言&#xff1a;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名为“4DRadarSLAM”的新型4D成像雷达SLAM系统&#xff0…

RT-DETR优化:UNetv2多层次特征融合模块结合DualConv、GSConv

🚀🚀🚀本文改进:多层次特征融合(SDI)结合DualConv、GSConv模块等实现二次创新 🚀🚀🚀SDI 亲测在多个数据集能够实现涨点,同样适用于小目标检测 🚀🚀🚀RT-DETR改进创新专栏:http://t.csdnimg.cn/vuQTz 学姐带你学习YOLOv8,从入门到创新,轻轻松松搞定…

Vue、uniApp、微信小程序、Html5等实现数缓存

此文章带你实现前端缓存&#xff0c;利用时间戳封装一个类似于Redis可以添加过期时间的缓存工具 不仅可以实现对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xff0c;还可以自定义是否需要对缓存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工具介绍说明 对缓存数据进行非对称加密处理 对必要数据进行缓存&#xff0c;并…

太平洋产险海南分公司:春季爱车保养,就看这几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xff0c;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xff0c;也是一年中非常适合汽车养护的季节。 刚刚过去的春节&#xff0c;汽车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xff0c;很多车主都准备对爱车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加上立春过后&#xff0c;天气渐暖&#xff0c;许多车主也计划开…

答题小程序源码系统:自带流量主广告位+视频激励广告 带完整的代码安装包以及搭建教程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xff0c;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xff0c;而答题类小程序由于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xff0c;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应用之一。答题小程序源码系统是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源代码系统&#xff0c;它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定制性&#xff0c;可以…

搭建算法日志自检小系统

&#x1f952; 前言 目前演示的是一个工具&#xff0c;但如此&#xff0c;未来完成有潜力可以演变为一整套系统。 &#x1f451;现场人员自检失败表计点位教程V2.0 NOTE: 如果没有“logfiles-meter-tool“目录的请联系我们进行提供&#xff01; &#x1f447; 进入<dist>…

使用AutoDL云计算平台训练并测试Pytorch版本NeRF代码

文章目录 前言一、数据集及代码获取二、租用并设置服务器三、Pycharm远程开发四、训练并测试代码 前言 因为第一次在云服务器上跑代码&#xff0c;所以在这里记录一下。 一、数据集及代码获取 nerf-pytorch项目是 NeRF 的忠实 PyTorch 实现&#xff0c;它在运行速度提高 1.3 倍…

docker 利用特权模式逃逸并拿下主机

docker 利用特权模式逃逸并拿下主机 在溯源反制过程中&#xff0c;会经常遇到一些有趣的玩法&#xff0c;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种docker在特权模式下逃逸&#xff0c;并拿下主机权限的玩法。 前言 在一次溯源反制过程中&#xff0c;发现了一个主机&#xff0c;经过资产收集之后&…

SSL证书与HTTPS的关系

SSL证书是一种数字证书&#xff0c;由权威的证书颁发机构颁发。它包含了一个公钥和有关证书所有者的一些信息&#xff0c;如名称、组织、邮箱等。SSL证书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xff0c;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HTTPS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安全…

Web开发:SQLsugar的安装和使用

一、安装 第一步&#xff0c;在你的项目中找到解决方案&#xff0c;右键-管理解决方案的Nuget 第二步&#xff0c;下载对应的包&#xff0c;注意你的框架是哪个就下载哪个的包&#xff0c;一个项目安装一次包即可 点击应用和确定 安装好后会显示sqlsugar的包 二、使用&#xf…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