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博士招生,又有“双一流”高校取消统考。
近日,各大高校正在陆续发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南昌大学的博士招生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南昌大学将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适用于直接攻博、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等所有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这一举措意味着,南昌大学在博士招生方面将不再采用传统的统考方式,而是更加注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来源:南昌大学官网
南昌大学的这一改革并非个案。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在博士招生中取消统考。这种趋势的背后,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思考。传统的统考方式,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但对于申请者的学科背景、科研经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却相对欠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学术研究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的人才。因此,高校博士招生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博士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存在,其招考及培养过程中的每一次改革都备受关注。如今,“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在各大高校不断推进与完善,意味着博士由统考招生选拔的时代,将迎来落幕。
"不是考上来的,而是考核上来的"
过去,我国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采用“普通招考”模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过于重视外语的考核。这种招考模式让考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笔试,而卷面成绩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导师需要侧重考核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和试点“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方式。
“申请—考核”制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博士生招生试点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到这个试点工作中。2010-2013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始试行“申请—考核”制。这个制度的实施,使得选拔权从考试机构转移到了导师手中,对申请者本硕多年的成果进行综合考核。
在多项文件推动下,“申请—考核”制在全国多所高校快速扩散。通过梳理国内高校公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现,在全国147所“双一流”高校中,超百所“双一流”高校、超30所985高校,已全面取消统考。“申请—考核”制逐渐成为我国“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
伴随“申请—考核”制实施范围的扩大,社会各界对这一招考方式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有支持者认为,“申请—考核”制通过材料审核与面试环节更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个人特质和学术能力,规避了普通招考制中以笔试成绩筛选考生的不足。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选拔出具有潜力和才华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和家长对“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效果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虽然“申请—考核”制比普通招考制更为全面,但由于考核标准的不明确和主观性,很难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和预测效度。他们担心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优秀生源被忽略或被低估,从而造成人才流失。此外,他们还指出,“申请—考核”制实施成本较高,可能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给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针对这些争议和质疑,我们需要对“申请—考核”制的实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博士扩招,考博攀升
“申请—考核”制的推行,是高校把好选才第一关的重要表现,更是在博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良好开端。
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规模首次超10万人大关,2020年招生人数继续攀升。2023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这两年增加比例比较快的是博士生,博士生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55.6万人,是2012年的2倍”。
这一增长速度,在高校近年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得到证实。《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显示,博士招生规模由2022年的3000名左右(含医学院),到2023年招生3200名左右(含医学院),而2024年招生规模为3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南开大学2024年预计招收博士1500名左右,对比2023年预计招收人数1400名、2022年预计招收人数1300名,人数继续上涨......
在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考博的人数也在攀升。2020年12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布一则说明,因2021年申博人数增多超出预期,出现推迟公布复试名单的情况,成为近年来考博“水深火热”的缩影。
但“博士生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造就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而不是生产博士学位”。在扩招趋势下,我国高校始终致力于输出“世界第一”的博士生质量,做强做精学术型博士教育、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双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博士学位教育体系的完善。相信“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不再遥远!
而博士生作为“高精尖缺”人才,处在众多学子渴望到达的高度。选择这条路,注定要接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变化与考验。在其各项制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中,依旧处变不惊、脱颖而出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博士。
更多科研热点尽在GZ号“欧亚科睿学术”
版权声明:本文信息来源软科、DBA招生网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