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模式笔记九 中断门和IDT(中断描述符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段选择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直观认识一下GDT和段选择子在逻辑地址转换为线性地址中的作用,例如:

给出逻辑地址:21h:12345678h,需要将其转换为线性地址

a. 选择子SEL=21h=0000000000100 0 01b,他代表的意思是:选择子的index=4即100b,选择GDT中的第4个描述符;TI=0代表选择子是在GDT选择;左后的01b代表特权级RPL=1(因此有SEL=n<<3,n是索引号)

b. OFFSET=12345678h,若此时GDT第四个描述符中描述的段基址(Base)为11111111h,则线性地址=11111111h+12345678h=23456789h

保护模式笔记九 中断门和IDT(中断描述符表)

https://www.52pojie.cn/thread-1455684-1-1.html
(出处: 吾爱破解论坛)

前言

所有保护模式索引链接:保护模式笔记一 保护模式介绍

前面学习了调用门之后继续学习中断门

中断门

中断门的作用
先前学习的调用门在实际的Windows中并没有被使用,只是操作系统提供了调用门描述符给开发人员使用。相比之下,Windows使用了中断门,用于:

系统调用(老的CPU通过中断门进入RING(内核)0层;新的CPU使用快速调用)
调试(常见的INT3 对应硬编码为0xCC)

中断门执行流程

根据INT XXX的值 查IDT(中断描述符表),找到对应的段描述符 这个描述符是一个中断门描述符
在中断门描述符中存储另一个代码段的选择子
选择子指向的段 段.Base + 偏移地址 就是真正要执行的地址

IDT

IDT全称Interrupt Descriptor Table(中断描述符表),和GDT相似,IDT也是由一系列描述符组成的。

IDT中存储的段描述符都是系统段描述符
IDT中的第一个元素不是NULL(不为空)
IDT可以包含三种门描述符:①任务门描述符;②中断门描述符;③陷阱门描述符
使用windbg查看IDT的地址和长度:

查看地址: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r idtr

查看长度: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r idt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断门描述符

对比调用门描述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断门描述符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一个段描述符是一个调用门描述符时,有以下特征:

S位为0,表示该段描述符为系统段描述符(中断门描述符属于系统段描述符)
Type域为1110,表示该段描述符为32位中断门
低16位到31位存储一个段选择子,该段选择子才和代码真正要调用的地址相关
真正要调用的地址 = 段选择子所指向的段.Base + 32位的段中偏移 (段中偏移分为两部分:高位31-16位和低位15-0位)
段.Base默认为0,故真正要调用的地址 = 32位的段中偏移
给出调用门描述符和中断门描述符各部分的对比(上半部分为调用门描述符,下半部分为中断门描述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中断门描述符和调用门描述符的结构基本一致,只在Type域和参数计数处不同(Type域是描述符的类型标识;中断门不允许传参)

构造中断门描述符
了解了中断门描述符的结构后,尝试自己构造一个无参的中断门描述符,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调用门描述符为:0000EE00`00080000

段中偏移暂时不明确要调用的代码段,先置0

示例代码

接下来给出一段演示代码: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int value;
 __declspec(naked) void INTGate(){
         _asm{

                 pushad
                                   pushfd        

                                 mov value,0x610

                                 popfd
                                  popad

                              iretd
         }
 }

int main(){

        //使用 中断门
        _asm{
               int 0x20
        }

                printf("%X\n",value);
        return 0;
}

代码说明

代码十分简单,主要分为两部分:

INTGate:中断门真正要调用的函数,给全局变量赋值,之后中断返回
main:通过中断进入中断门,最后输出全局变量观察是否通过中断门被修改

将门描述符写入IDT

中断索引和IDT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代码中,索引的值为0x20,其对应的IDT中的地址为:8003f500

关于索引值和IDT地址的对应关系为:

IDT地址 = 索引值 × 8 + IDT首地址

代入当前的值即为:IDT地址 = 0x20 × 8 + 0x8003f400 = 0x100 + 0x8003f400 = 0x8003f500

确定门描述符
在写入GDT前,还需要确定要写入的值,前面已经构造好了的门描述符为:0x0000EE00`00080000

但其段中偏移还未确定,于是使用VC++ 6.0查看要调用的代码的地址:

进入debug模式,中断后,选中INTGate函数,然后右键→Go to Disassembly(查看反汇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得到要调用的函数的地址为0x00401020

将得到的要调用的函数地址填入门描述符中对应的offset得到:

原:0000EE00`00080000

现:0040EE00`00081020

于是得到确定的门描述符为0040EE00`00081020

确定中断索引并写入门描述符
确定中断索引其实就是确定要写入中断描述符的地址,根据前面中断索引和IDT地址的对应关系,不难倒推出:

中断索引 = (要写入中断描述符的地址 - IDT首地址)÷ 8

因此问题又转换为了确定要写入的中断描述符地址

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到的指令如下:

1.查看IDT首地址: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r idtr

2.使用指令查看IDT内容: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dq 8003f400 L30

这里的L30代表要查看的长度为 0x30 个qword长度的数据,即0x30个段描述符

3.找到要写入的地址后,将构造好的中断门描述符写入:

复制代码 隐藏代码

eq 8003f500 0040EE00`00081020

同时在确定了要写入的地址后,就可以根据计算出中断索引:

中断索引 = (要写入中断描述符的地址 - IDT首地址)÷ 8 = (8003f500 - 8003f400) ÷ 8 = 0x100 ÷ 8 = 0x20

4.最后再查看写入的地址,确保已正确写入:

dq 8003f500

执行代码
执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局变量能够被修改,说明中断门能够正常执行

对比执行前后寄存器和堆栈

执行前寄存器情况
在使用中断门语句处下断点,断下后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此时的寄存器情况:

寄存器 说明 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关段寄存器的详解可回顾:保护模式笔记二 段寄存器

关于标志寄存器的详解可回顾:逆向基础笔记五 标志寄存器

这里简单拆解一下标志寄存器:

先将值转换为二进制得到 0x20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00 0010

按对应的结构填入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IF标志位为1表示当前CPU允许响应INTR可屏蔽中断请求
若IF标志位为0则表示CPU不会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
执行前堆栈情况
记录下此时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执行后寄存器情况
为了查看执行后寄存器的情况,在INTGate函数中加入了INT 3引发软中断,但在中断门调用的代码中再引发软中断会引发错误,这里仅作演示观察使用。修改后的INTGate函数如下:

 __declspec(naked) void INTGate(){
         _asm{
                                 int 3                                        //中断
                 pushad
                                   pushfd        

                                 mov value,0x610

                                 popfd
                                  popad

                              iretd
         }
 }

之后INT3中断后查看寄存器情况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此时的寄存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执行后堆栈情况
通过内存窗口观察此时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此时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执行前后寄存器
执行前后寄存器情况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关注到执行前后标志寄存器的变化:

将执行后的EFL按对应的结构拆解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发现,中断门调用后将标志寄存器的IF标志位置为0,表明当前正在处理中断请求,不再响应其它可屏蔽中断

对比执行前后堆栈
执行前后堆栈情况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难发现中断门执行后,向堆栈中压入了5个值:SS、ESP、EFL、CS、返回地址

IRETD指令

为了研究IRETD指令干了什么,观察IRETD执行前后堆栈和寄存器的变化情况

IRETD执行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内存窗口观察执行前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此时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观察此时的寄存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RETD执行后
通过内存窗口观察执行后的堆栈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寄存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RETD执行前后对比
堆栈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寄存器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RETD返回的时候比RETF多了一个EFL的恢复,关于RETF的内容可回顾:保护模式笔记八 调用门提权(无参+有参)

中断门使用RETF返回

了解了IRETD的原理后,就可以尝试使用RETF来返回

示例代码
示例代码如下:

 __declspec(naked) void INTGate(){
         _asm{
                                   pushad
                                     pushfd        //中断门会修改eflags的IF位为0  所以需要保存标志寄存器

                                    mov eax,[esp+0x24]   //ret
                   mov ebx,[esp+0x28]   //cs

                   //中间少了个esp+0x2c 为EFL

                   mov ecx,[esp+0x30]        //esp
                   mov edx,[esp+0x34]        //ss

                   mov [esp+0x24+4],eax
                   mov [esp+0x28+4],ebx
                   mov [esp+0x2c+4],ecx
                   mov [esp+0x30+4],edx

                                   mov value,0x610

                   popfd
                   popad
                   add esp,4
                   retf
         }
 }

执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依旧可以正常返回,并且执行正常

代码说明
代码也比较简短简单,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保护现场:pushad、pushfd
将堆栈中的数据取出存到寄存器
将取出来的数据覆盖到堆栈中
全局变量赋值
恢复现场:popfd、popad
堆栈平衡:add esp,4
返回:retf
要理解堆栈数据的覆盖和平衡首先要了解IRETD和RETF的区别

IRETD 中断返回需要堆栈中按顺序存储:返回地址、CS、EFL、ESP、SS 共5个数据

RETF返回需要堆栈中按顺序存储:返回地址、CS、ESP、SS 共4个数据

因此将堆栈中的数据由原本的5个数据替换成4个数据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通过对堆栈中数据进行覆盖,即可实现在中断门中使用RETF返回

总结

中断门执行后会将EFL(标志位寄存器)中的IF标志位 置0,使CPU不再响应可屏蔽中断
执行中断门时,分为两种情况:
在没有权限切换时,只向堆栈中压入3个值:①CS;②EFL;③返回地址
在涉及权限切换时,会向堆栈中压入5个值:①SS;②ESP;③EFL;④CS;⑤返回地址
中断门不允许传递参数,调用门允许传递参数
中断门通过INT N(索引)执行,调用门通过远调用 CALL FAR CS:EIP执行
中断门一般使用IRET(16位)/IRETD(32位)返回,调用门一般使用RETF返回
Windows并没有使用调用门,但有使用中断门



【构建操作系统】全局描述符表GDT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67829
写在前面
添油加醋系列第二弹——剖析GDT

头文件:https://github.com/bajdcc/MiniOS/blob/master/include/gdt.h

实现:https://github.com/bajdcc/MiniOS/blob/master/src/kernel/gdt.c

话说C语言的话除了刷刷OJ外,就是用来实现操作系统这个大头了。C语言比C++少了很多很多臃肿的语法特性,写起来非常优美(至少写操作系统是这样的)。虽说C++有许多的奇技淫巧,一个算法有N种实现方法,但这会让选择恐惧症患者(比如我)难堪,比如说一个类要怎样写啊等等,,抛开其他不谈,假如一个语言的语法特性越少,学起来可能越简单(刚试过lua语法很简单)。OK废话不多说,进入本章主题(涉及OS的资料很杂很偏,如有错误望海涵)。

GDT的构成

这个网址不错(英文的):Global Descriptor Table

首先,根据网上资料,GDT(全局描述符表)又叫段描述符表,暂且就这样认为吧,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

一个GDT可能是这样的(GDT与LDT - Lan’Sir - 博客频道 - CSDN.N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也是这样的(Global Descriptor Tabl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代码中它又是这样:

// 全局描述符表结构 http://www.cnblogs.com/hicjiajia/archive/2012/05/25/2518684.html
// base: 基址(注意,base的byte是分散开的)
// limit: 寻址最大范围 tells the maximum addressable unit
// flags: 标志位 见上面的AC_AC等
// access: 访问权限
struct gdt_entry {
    uint16_t limit_low;       
    uint16_t base_low;
    uint8_t base_middle;
    uint8_t access;
    unsigned limit_high: 4;
    unsigned flags: 4;
    uint8_t base_high;
} __attribute__((packed));

这时你的内心OS:

答案是——它们都是GDT。。
关于C语言的问题:首先,可能有些童鞋不知道struct里那些冒号是神马意思。(C语言 struct结构体的变量声明加冒号)这里叫作“位域”,就是占几个二进制位。同时,它又涉及内存对齐的概念(C语言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问题与位域)。涉及__attribute__((packed))的概念(attribute 你知多少?)它是手动设置对齐大小。

众所周知,一个字节byte是八个bit,那么结构体中有两个4bit的成员,不可能用16bit去容纳它们吧~让它们互相挤挤,节省空间,何乐而不为。

可能看到这里,已经花了好多时间了……没办法,OS的内容非常多,同时GCC的一些怪异偏僻用法又不得不去领会,所以只能一步步来,慢慢理解,急不得。

至于GDT为什么这样描述呢,我自创行不行?一个字——标准,你想改,可能你电脑里的硬件设施不答应……

GDT的存在意义

(GDT 与 LDT - hicjiajia - 博客园)描述得很清楚。

全局描述符表GDT(Global Descriptor Table)在整个系统中,全局描述符表GDT只有一张(一个处理器对应一个GDT),GDT可以被放在内存的任何位置,但CPU必须知道GDT的入口,也就是基地址放在哪里,Intel的设计者门提供了一个寄存器GDTR用来存放GDT的入口地址,程序员将GDT设定在内存中某个位置之后,可以通过LGDT指令将GDT的入口地址装入此寄存器,从此以后,CPU就根据此寄存器中的内容作为GDT的入口来访问GDT了。GDTR中存放的是GDT在内存中的基地址和其表长界限。
也就是说,GDT是全局的,存放在内存中的某个位置,而这个位置是由你来指定给CPU的,换句话说,你来钦定!

设置GDT

现在知道了GDT的struct构成(就是一个个数组元素),那么我们要给CPU的就是一个gdt_entry数组地址啦~

那么设置gdt_entry的方法如下:

void gdt_install(uint8_t num, uint32_t base, uint32_t limit, uint8_t access, uint8_t flags) {

    /* Setup the descriptor base address */
    gdt[num].base_low = (base & 0xffff);
    gdt[num].base_middle = (base >> 16) & 0xff;
    gdt[num].base_high = (base >> 24) & 0xff;

    /* Setup the descriptor limits */
    gdt[num].limit_low = (limit & 0xffff);
    gdt[num].limit_high = ((limit >> 16) & 0x0f);

    /* Finally, set up the granularity and access flags */
    gdt[num].flags = flags;

    access |= AC_RE; // 设置保留位为1
    gdt[num].access = access;
}

通过实例认识它:

// 宏定义

#define AC_AC 0x1       // 可访问 access
#define AC_RW 0x2       // [代码]可读;[数据]可写 readable for code selector & writeable for data selector
#define AC_DC 0x4       // 方向位 direction
#define AC_EX 0x8       // 可执行 executable, code segment
#define AC_RE 0x10      // 保留位 reserve
#define AC_PR 0x80      // 有效位 persent in memory

// 特权位: 01100000b
#define AC_DPL_KERN 0x0  // RING 0 kernel level
#define AC_DPL_USER 0x60 // RING 3 user level

#define GDT_GR  0x8     // 页面粒度 page granularity, limit in 4k blocks
#define GDT_SZ  0x4     // 大小位 size bt, 32 bit protect mode

// gdt selector 选择子
#define SEL_KCODE   0x1 // 内核代码段
#define SEL_KDATA   0x2 // 内核数据段
#define SEL_UCODE   0x3 // 用户代码段
#define SEL_UDATA   0x4 // 用户数据段
#define SEL_TSS     0x5 // 任务状态段 task state segment http://wiki.osdev.org/TSS

// RPL 请求特权等级 request privilege level
#define RPL_KERN    0x0
#define RPL_USER    0x3

// CPL 当前特权等级 current privilege level
#define CPL_KERN    0x0
#define CPL_USER    0x3

========================================================

/* Setup the GDT pointer and limit */
gp.limit = (sizeof(struct gdt_entry) * NGDT) - 1;
gp.base = (uint32_t)&gdt;

/* null descriptor */
gdt_install(0, 0, 0, 0, 0);  
/* kernel code segment type: code addr: 0 limit: 4G gran: 4KB sz: 32bit */
gdt_install(SEL_KCODE, 0, 0xfffff, AC_RW|AC_EX|AC_DPL_KERN|AC_PR, GDT_GR|GDT_SZ);
/* kernel data segment type: data addr: 0 limit: 4G gran: 4KB sz: bit 32bit */
gdt_install(SEL_KDATA, 0, 0xfffff, AC_RW|AC_DPL_KERN|AC_PR, GDT_GR|GDT_SZ); 
/* user code segment type: code addr: 0 limit: 4G gran: 4KB sz: 32bit */
gdt_install(SEL_UCODE, 0, 0xfffff, AC_RW|AC_EX|AC_DPL_USER|AC_PR, GDT_GR|GDT_SZ); 
/* user code segment type: data addr: 0 limit: 4G gran: 4KB sz: 32bit */
gdt_install(SEL_UDATA, 0, 0xfffff, AC_RW|AC_DPL_USER|AC_PR, GDT_GR|GDT_SZ); 

我的理解是,gdt_install的参数:(段选择子索引号/见题图,基址起始,长度,访问权限,GDT flags)。虽然上述例子中基址起始地址和长度都是一样的(原项目https://github.com/SilverRainZ/OS677是这样写的,可能有点问题),但是访问权限中有AC_EX和AC_DPL_KERN(ring0)/AC_DPL_USER(ring3)的变化,说明每个段的权限是不同的。这些段管理的是同一片内存,只是由于当前索引号的不同,访问/修改内存的权限也不同。

(GDT 与 LDT - hicjiajia - 博客园)讲述了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

分段管理可以把虚拟地址转换成线性地址,而分页管理可以进一步将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根据段选择子找到)段基指 + 偏移地址 => 线性地址

线性地址 (通过页表) => 物理地址

通过将GDT告诉给CPU后,CPU就知道了操作系统中段的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段选择子得到线性地址,在后面实现分页管理后,可进一步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不过当前连物理 址有多大都没法知道呢,在后面会解决)。

段选择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DT 与 LDT - hicjiajia - 博客园)介绍:

段选择子包括三部分:描述符索引(index)、TI(指示从GDT还是LDT中找)、请求特权级(RPL)。

index部分表示所需要的段的描述符在描述符表的位置,由这个位置再根据在GDTR中存储的描述符表基址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描述符gdt_entry。然后用描述符gdt_entry中的段基址SEL加上逻辑地址OFFSET就可以转换成线性地址SEL:OFFSET(看下面给的例子应该就是它们的和SEL+OFFSET)
段选择子中的TI值只有一位0或1,0代表选择子是在GDT选择,1代表选择子是在LDT选择。
请求特权级(RPL)则代表选择子的特权级,共有4个特权级(0级、1级、2级、3级),0级最高。关于特权级的说明:任务中的每一个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级别。每当一个程序试图访问某一个段时,就将该程序所拥有的特权级与要访问的特权级进行比较,以决定能否访问该段。系统约定,CPU只能访问同一特权级或级别较低特权级的段。

例如:

给出逻辑地址:21h:12345678h,需要将其转换为线性地址

a. 选择子SEL=21h=0000000000100 0 01b,他代表的意思是:选择子的index=4即100b,选择GDT中的第4个描述符;TI=0代表选择子是在GDT选择;左后的01b代表特权级RPL=1(因此有SEL=n<<3,n是索引号)

b. OFFSET=12345678h,若此时GDT第四个描述符中描述的段基址(Base)为11111111h,则线性地址=11111111h+12345678h=23456789h

任务状态段TSS

任务寄存器(TR)用于寻址一个特殊的任务状态段(Task State Segment,TSS)。TSS中包含着当前执行任务的重要信息。
TR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任务TSS段的16位段选择符、32位基地址、16位段长度和描述符属性值。它引用GDT表中的一个TSS类型的描述符。指令LTR和STR分别用于加载和保存TR寄存器的段选择符部分。当使用LTR指令把选择符加载进任务寄存器时,TSS描述符中的段基地址、段限长度以及描述符属性会被自动加载到任务寄存器中。当执行任务切换时,处理器会把新任务的TSS的段选择符和段描述符自动加载进任务寄存器TR中。

它的初始化和设置:

void tss_init() {
    gdt_install(SEL_TSS, (uint32_t)&tss, sizeof(tss),AC_PR|AC_AC|AC_EX, GDT_GR); 
    /* for tss, access_reverse bit is 1 */
    gdt[5].access &= ~AC_RE;
}

// 装载TSS
void tss_install() {
    __asm__ volatile("ltr %%ax" : : "a"((SEL_TSS << 3)));
}

// 设置TSS
void tss_set(uint16_t ss0, uint32_t esp0) {
    // 清空TSS
    memset((void *)&tss, 0, sizeof(tss));
    tss.ss0 = ss0;
    tss.esp0 = esp0;
    tss.iopb_off = sizeof(tss);
}

跟GDT也差不了多少,只是GDT_SZ没有了,也指定了tss的地址,并设置gdt_entry的保留位为1(至于为啥我没有仔细查)。至于__asm__ volatile的GCC在C语言中内嵌汇编 asm __volatile__我也没全部搞明白怎么用。SEL_TSS << 3的话要参考选择子的构成,它高13位是索引,所以要乘8。

关于ltr指令(设置TSS结构中堆栈信息的 ltr 指令):

在任务内发生特权级变换时堆栈也随着自动切换,外层堆栈指针保存在内层堆栈中,而内层堆栈指针存放在当前任务的TSS中。所以,在从外层向内层变换时,要访问TSS(从内层向外层转移时不需要访问TSS,而只需访问内层栈中保存的栈指针)。
LTR指令是专门用于装载任务状态段寄存器TR的指令。该指令的操作数是对应TSS段描述符的选择子。LTR指令从GDT中取出相应的TSS段描述符,把TSS段描述符的基地址和界限等信息装入TR的高速缓冲寄存器中。
TSS的构成在https://github.com/bajdcc/MiniOS/blob/master/include/idt.h中(看下面的英文注释/Task State Segment,就是说SS0、ESP0比较重要)。

// 任务状态段 task state segment http://wiki.osdev.org/TSS
// The only interesting fields are SS0 and ESP0.
// SS0 gets the kernel datasegment descriptor (e.g. 0x10 if the third entry in your GDT describes your kernel’s data)
// ESP0 gets the value the stack-pointer shall get at a system call
// IOPB may get the value sizeof(TSS) (which is 104) if you don’t plan to use this io-bitmap further (according to mystran in http://forum.osdev.org/viewtopic.php?t=13678)

// http://blog.csdn.net/huybin_wang/article/details/2161886
// TSS的使用是为了解决调用门中特权级变换时堆栈发生的变化

// http://www.kancloud.cn/wizardforcel/intel-80386-ref-manual/123838
/*
TSS 状态段由两部分组成:
1、 动态部分(处理器在每次任务切换时会设置这些字段值)
通用寄存器(EAX, ECX, EDX, EBX, ESP, EBP, ESI, EDI)
段寄存器(ES,CS,SS,DS,FS,GS)
状态寄存器(EFLAGS)
指令指针(EIP)
前一个执行的任务的TSS段的选择子(只有当要返回时才更新)
2、 静态字段(处理器读取,但从不更改)
任务的LDT选择子
页目录基址寄存器(PDBR)(当启用分页时,只读)
内层堆栈指针,特权级0-2
T-位,指示了处理器在任务切换时是否引发一个调试异常
I/O 位图基址
*/

struct tss_entry {
    uint32_t link;
    uint32_t esp0;
    uint32_t ss0;
    uint32_t esp1;
    uint32_t ss1;
    uint32_t esp2;
    uint32_t ss2;
    uint32_t cr3;
    uint32_t eip;
    uint32_t eflags;
    uint32_t eax;
    uint32_t ecx;
    uint32_t edx;
    uint32_t ebx;
    uint32_t esp;
    uint32_t ebp;
    uint32_t esi;
    uint32_t edi;
    uint32_t es;
    uint32_t cs;
    uint32_t ss;
    uint32_t ds;
    uint32_t fs;
    uint32_t gs;
    uint32_t ldtr;
    uint16_t padding1;
    uint16_t iopb_off;
} __attribute__ ((packed));

阶段性总结

涉及OS的内容真是庞大,单单一个GDT就涉及巨量的知识,包括结构体定义、汇编指令、GCC黑魔法、参数的使用等,还涉及了TSS,目标仅仅是实现分段管理。而后面还有中断管理、物理内存管理、虚拟内存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篇幅绝对不比本文少,真令人望洋兴叹。

原始项目OS67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像是单词拼写等我已经纠正了,还有些如软盘访问我去参考了网上的资料,与OS67的不一致,但我没采用OS67的。毕竟OS67也是其作者自己摸索出来的,让我跳过了许多坑。。不过我想后面的进程管理还是得自己写才能体会更深。

既然OS的内容很杂很多,所以也只能挑一些重点的讲讲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后面的编写/借鉴中,还是要以查资料为主,给源码附上参考文章的地址,方便阅读。



Linux中断一网打尽(2) - IDT及中断处理的实现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318141

通过阅读本文您可以了解到:

  • IDT是什么 ;
  • IDT如何被初始化;
  • 什么是门;
  • 传统系统调用是如何实现的;
  • 硬件中断的实现;
    如何设置IDT
    IDT 中断描述符表定义
    中断描述符表简单来说说是定义了发生中断/异常时,CPU按这张表中定义的行为来处理对应的中断/异常。
#define IDT_ENTRIES                     256
gate_desc idt_table[IDT_ENTRIES] __page_aligned_bss;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其包含了256项,它是一个gate_desc的数据,其下标0-256就表示中断向量,gate_desc我们在下面马上介绍。

中断描述符项定义

当中断发生,cpu获取到中断向量后,查找IDT中断描述符表得到相应的中断描述符,再根据中断描述符记录的信息来作权限判断,运行级别转换,最终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这里涉及到Linux kernel的分段式内存管理,我们这里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如下简述之:
我们知道CPU只认识逻辑地址,逻辑地址经分段处理转换成线性地址,线性地址经分页处理最终转换成物理地址,这样就可以从内存中读取了;
逻辑地址你可以简单认为就是CPU执行代码时从CS(代码段寄存器) : IP (指令计数寄存器)中加载的代码,实际上通过CS可以得到逻辑地址的基地址,再加上IP这个相对于基地址的偏移量,就得到真正的逻辑地址;
CS寄存器16位,它不会包含真正的基地址,它一般被称为段选择子,包括一个index索引,指向GDT或 LDT的一项;一个指示位,指示index索引是属于GDT还是LDT; 还有CPL, 表明当前代码运行权限;
GDT: 全局描述符表,每一项记录着相应的段基址,段大小,段的访问权限DPL等,到这里终于可以获取到段基地址了,再加上之前IP寄存器里存放的偏移量,真正的逻辑地址就有了。
附上简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先看中断描述符的定义:

struct gate_struct {
        u16             offset_low;
        u16             segment;
        struct idt_bits bits;
        u16             offset_middle;
  #ifdef CONFIG_X86_64
        u32             offset_high;
        u32             reserved;
  #endif
  } __attribute__((packed));

其中:

offset_high,offset_middle和offset_low合起来就是中断处理函数地址的偏移量;
segment就是相应的段选择子,根据它在GDT中查找可以最终获取到段基地址;
bits是该中断描述符的一些属性值:

struct idt_bits {
        u16             ist     : 3,
                        zero    : 5,
                        type    : 5,
                        dpl     : 2,
                        p       : 1;
} __attribute__((packed));

ist表示此中断处理函数是使用pre-cpu的中断栈,还是使用IST的中断栈;

type表示所中断是何种类型,目前有以下四种:

enum {
        GATE_INTERRUPT = 0xE, //中断门
        GATE_TRAP = 0xF, // 陷入门
        GATE_CALL = 0xC, // 调用门
        GATE_TASK = 0x5, // 任务门
     };

门的概念这里主要用作权限控制,我们从一个区域进到另一个区域需要通过一扇门,有门禁权限才可以通过,因此 dpl就是这个权限,实际中我们一般称为RPL;

我们后面会通过一个例子来讲一下CPL,RPL和DPL三者之间的关系。

IDT 中断描述符表本身的存储

IDT 中断描述符表的物理地址存储在IDTR寄存器中,这个寄存器存储了IDT的基地址和长度。查询时,从 IDTR 拿到 base address ,加上向量号 * IDT entry size,即可以定位到对应的表项(g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IDT

设置中断门类型的IDT描述符

static void set_intr_gate(unsigned int n, const void *addr)
  {
        struct idt_data data;

        BUG_ON(n > 0xFF);

        memset(&data, 0, sizeof(data));
        data.vector     = n; // 中断向量
        data.addr       = addr; // 中断处理函数的地址
        data.segment    = __KERNEL_CS; // 段选择子
        data.bits.type  = GATE_INTERRUPT; // 类型
        data.bits.p     = 1;

        idt_setup_from_table(idt_table, &data, 1, false);
  }

上面的函数主要是填充好idt_data,然后调用idt_setup_from_table;

idt_setup_from_table:
static void
  idt_setup_from_table(gate_desc *idt, const struct idt_data *t, int size, bool sys)
  {
        gate_desc desc;

        for (; size > 0; t++, size--) {
                idt_init_desc(&desc, t);
                write_idt_entry(idt, t->vector, &desc);
                if (sys)
                        set_bit(t->vector, system_vectors);
        }
  }

首先使用 idt_data结构来填充中断描述符变量idt_init_desc, 然后将这个中断描述符变量copy进idt_table。

看,就是这么简单~~~

gate_desc的多种初始化方法
因为gate_desc是通过ida_dat填充的,所以这里关键是idt_data的初始化,我们详细看一下:

/* Interrupt gate 
  中断门,DPL = 0
  只能从内核调用
  */
  #define INTG(_vector, _addr)                          \
        G(_vector, _addr, DEFAULT_STACK, GATE_INTERRUPT, DPL0, __KERNEL_CS)

  /* System interrupt gate
  系统中断门,DPL = 3
  可以从用户态调用,比如系统调用
  */
  #define SYSG(_vector, _addr)                          \
        G(_vector, _addr, DEFAULT_STACK, GATE_INTERRUPT, DPL3, __KERNEL_CS)

  /*
   * Interrupt gate with interrupt stack. The _ist index is the index in
   * the tss.ist[] array, but for the descriptor it needs to start at 1.
   中断门, DPL = 0
   只能从内核态调用,使用TSS.IST[]作为中断栈 
   */
  #define ISTG(_vector, _addr, _ist)                    \
        G(_vector, _addr, _ist + 1, GATE_INTERRUPT, DPL0, __KERNEL_CS)

  /* Task gate
  任务门, DPL = 0
  只能作内核态调用 
  */
  #define TSKG(_vector, _gdt)                           \
        G(_vector, NULL, DEFAULT_STACK, GATE_TASK, DPL0, _gdt << 3)

我们再来看下G这个宏的实现:

#define G(_vector, _addr, _ist, _type, _dpl, _segment)        \
        {                                               \
                .vector         = _vector,              \
                .bits.ist       = _ist,                 \
                .bits.type      = _type,                \
                .bits.dpl       = _dpl,                 \
                .bits.p         = 1,                    \
                .addr           = _addr,                \
                .segment        = _segment,             \
        }

实际上就是填充idt_data的各个字段。

传统系统调用的实现
这里所说的传统系统调用主要指旧的32位系统使用 int 0x80软件中断来进入内核态,实现的系统调用。因为这种传统系统调用方式需要进入内核后作权限验证,还要切换内核栈后作大量压栈方式,调用结束后清理栈作恢复,两个字太慢,后来CPU从硬件上支持快速系统调用sysenter/sysexit, 再后来又发展到syscall/sysret, 这两种都不需要通过中断方式进入内核态,而是直接转换到内核态,速度快了很多。

传统系统调用相关 IDT 的设置
Linux系统启动过程中内核压解后最终都调用到start_kernel, 在这里会调用trap_init, 然后又会调用idt_setup_traps:

void __init idt_setup_traps(void)
  {
        idt_setup_from_table(idt_table, def_idts, ARRAY_SIZE(def_idts), true);
  }
我们来看这里的def_idts的定义:

static const __initconst struct idt_data def_idts[] = {
        ....
  #if defined(CONFIG_IA32_EMULATION)
        SYSG(IA32_SYSCALL_VECTOR,       entry_INT80_compat),
  #elif defined(CONFIG_X86_32)
        SYSG(IA32_SYSCALL_VECTOR,       entry_INT80_32),
  #endif
  };

​ 上面的SYSG(IA32_SYSCALL_VECTOR, entry_INT80_32)就是设置系统调用的异常中断处理程序,其中 #define IA32_SYSCALL_VECTOR 0x80

再看一下SYSG的定义:

#define SYSG(_vector, _addr)                            \
        G(_vector, _addr, DEFAULT_STACK, GATE_INTERRUPT, DPL3, __KERNEL_CS)

它初始化一个中断门,权限是DPL3, 因此从用户态是允许发起系统调用的。

我们调用系统调用,不大可能自已手写汇编代码,都是通过glibc来调用,基本流程是保存参数到寄存器,然后保存系统调用向量号到eax寄存器,然后调用int 0x80进入内核态,切换到内核栈,将用户态时的ss/sp/eflags/cs/ip/error code依次压入内核栈。
entry_INT80_32系统调用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assembly ENTRY(entry_INT80_32) ASM_CLAC pushl %eax / pt_regs->orig_ax /

SAVE_ALL pt_regs_ax=$-ENOSYS switch_stacks=1    /* save rest */

    TRACE_IRQS_OFF

    movl    %esp, %eax
    call    do_int80_syscall_32
.Lsyscall_32_done: ... .Lirq_return:

INTERRUPT_RETURN
... ENDPROC(entry_INT80_32) ```

我们略去了中间的一些细节部分,可以看到首先将中断向量号压栈,再保存所有当前的寄存器值到pt_regs, 保存当前栈指针到%eax寄存器,最后再调用 do_int80_syscall_32, 这个函数中就会执行具体的中断处理,然后INTERRUPT_RETURN恢复栈,作好返回用户态的准备。

do_int80_syscall_32调用 do_syscall_32_irqs_on,我们看一下其实现:

static __always_inline void do_syscall_32_irqs_on(struct pt_regs *regs)
  {
        struct thread_info *ti = current_thread_info();
        unsigned int nr = (unsigned int)regs->orig_ax;

  #ifdef CONFIG_IA32_EMULATION
        ti->status |= TS_COMPAT;
  #endif

        if (READ_ONCE(ti->flags) & _TIF_WORK_SYSCALL_ENTRY) {
                nr = syscall_trace_enter(regs);
        }

        if (likely(nr < IA32_NR_syscalls)) {
                nr = array_index_nospec(nr, IA32_NR_syscalls);
  #ifdef CONFIG_IA32_EMULATION
                regs->ax = ia32_sys_call_table[nr](regs);
  #else
                regs->ax = ia32_sys_call_table[nr](
                        (unsigned int)regs->bx, (unsigned int)regs->cx,
                        (unsigned int)regs->dx, (unsigned int)regs->si,
                        (unsigned int)regs->di, (unsigned int)regs->bp);
  #endif /* CONFIG_IA32_EMULATION */
        }

        syscall_return_slowpath(regs);
  }

通过中断向量号nr从ia32_sys_call_table中断向量表中索引到具体的中断处理函数然后调用之,其结果最终合存入%eax寄存器。

一图以蔽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硬件中断的实现

硬件中断的IDT初始化和调用流程
这里我们不讲解具体的代码细节,只关注流程 。

硬件中断相关IDT的初始化也是在Linux启动时完成,在start_kernel中通过调用init_IRQ完成,我们来看一下:

void __init init_IRQ(void)
{
int i;
for (i = 0; i < nr_legacy_irqs(); i++)
per_cpu(vector_irq, 0)[ISA_IRQ_VECTOR(i)] = irq_to_desc(i);

    BUG_ON(irq_init_percpu_irqstack(smp_processor_id()));

    x86_init.irqs.intr_init(); // 即调用  native_init_IRQ

}

void __init native_init_IRQ(void)
{
        /* Execute any quirks before the call gates are initialised: */
        x86_init.irqs.pre_vector_init();

        idt_setup_apic_and_irq_gates();
        lapic_assign_system_vectors();

        if (!acpi_ioapic && !of_ioapic && nr_legacy_irqs())
                setup_irq(2, &irq2);
}


重点在于idt_setup_apic_and_irq_gates:

```c
*/
void __init idt_setup_apic_and_irq_gates(void)
{
        int i = FIRST_EXTERNAL_VECTOR;
        void *entry;

        idt_setup_from_table(idt_table, apic_idts, ARRAY_SIZE(apic_idts), true);

        for_each_clear_bit_from(i, system_vectors, FIRST_SYSTEM_VECTOR) {
                entry = irq_entries_start + 8 * (i - FIRST_EXTERNAL_VECTOR);
                set_intr_gate(i, entry);
        }
}

其中的set_intr_gate用来初始化硬件相关的调用门,其对应的中断门处理函数在irq_entries_start中定义,它位于arch/x86/entry/entry_64.S中:

.align 8
ENTRY(irq_entries_start)
    vector=FIRST_EXTERNAL_VECTOR
    .rept (FIRST_SYSTEM_VECTOR - FIRST_EXTERNAL_VECTOR)
        UNWIND_HINT_IRET_REGS
        pushq   $(~vector+0x80)                 /* Note: always in signed byte range */
        jmp     common_interrupt
        .align  8
        vector=vector+1
    .endr
END(irq_entries_start)

这段汇编实现对不大熟悉汇编的同学可能看起来有点晕,其实很简单它相当于填充一个中断处理函数的数组,填充多少次呢? (FIRST_SYSTEM_VECTOR - FIRST_EXTERNAL_VECTOR)这就是次数,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函数:

UNWIND_HINT_IRET_REGS
        pushq   $(~vector+0x80)                 /* Note: always in signed byte range */
        jmp     common_interrupt

即先将中断号压栈,然后跳转到common_interrupt执行,可以看到这个common_interrupt是硬件中断的通用处理函数,它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调用do_IRQ:

__visible unsigned int __irq_entry do_IRQ(struct pt_regs *regs)
{
        struct pt_regs *old_regs = set_irq_regs(regs);
        struct irq_desc * desc;
        /* high bit used in ret_from_ code  */
        unsigned vector = ~regs->orig_ax;

        entering_irq();

        /* entering_irq() tells RCU that we're not quiescent.  Check it. */
        RCU_LOCKDEP_WARN(!rcu_is_watching(), "IRQ failed to wake up RCU");

        desc = __this_cpu_read(vector_irq[vector]);
        if (likely(!IS_ERR_OR_NULL(desc))) {
                if (IS_ENABLED(CONFIG_X86_32))
                        handle_irq(desc, regs);
                else
                        generic_handle_irq_desc(desc);
        } else {
                ack_APIC_irq();

                if (desc == VECTOR_UNUSED) {
                        pr_emerg_ratelimited("%s: %d.%d No irq handler for vector\n",
                                             __func__, smp_processor_id(),
                                             vector);
                } else {
                        __this_cpu_write(vector_irq[vector], VECTOR_UNUSED);
                }
        }

        exiting_irq();

        set_irq_regs(old_regs);
        return 1;
}

首先根据中断向量号获取到对应的中断描述符irq_desc, 然后调用generic_handle_irq来处理:

static inline void generic_handle_irq_desc(struct irq_desc *desc)
{
        desc->handle_irq(desc);
}

这里最终会调用到中断描述符的handle_irq,因此另一个重点就是这个中断描述符的设置了,它可以单开一篇文章来讲,我们暂不详述了。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43171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操作系统--绪论

这里写目录标题 什么是操作系统&#xff08;OS&#xff09;硬件工作示例引入操作系统目标计算机的产生图灵机通用图灵机计算机 启动电源键开启后&#xff0c;计算机干了什么二级目录二级目录 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二级目录二级目录 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二级目录二级目录 一级目录二级目…

洛谷P8888(吉利题) 实验基地

今天来水一期吉利题。 提醒一下&#xff0c;虽然编号很吉利&#xff0c;但内容可不吉利&#xff0c;做好心理准备&#xff01;&#xff01;&#xff01; 题目背景 小 A 和小 B 用实验基地全新的装备进行了一场世纪蒟蒻之战。 题目描述 众所周知&#xff0c;实验基地的武器…

静态时序分析:SDC约束命令set_disable_timing详解

静态时序分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91458/category_12567571.html 目录 指定对象列表 指定源、目的引脚 指定恢复 简单使用 写在最后 上一章中&#xff0c;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set_case_analysis模式分析命令&#xff0c;它通过指定某个端口或引脚为固定值&…

B3619 10 进制转 x 进制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十进制整数 n 和一个小整数 x。将整数 n 转为 x 进制。对于超过十进制的数码&#xff0c;用 A&#xff0c;B ... 表示。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整数 n&#xff1b; 第二行一个整数 x。 输出格式 输出仅包含一个整数&#xff0c;表示答案。 输入输出样例 …

三星成功研发出业界首款12层堆叠HBM3E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业界首款12层堆叠HBM3E DRAM——HBM3E 12H&#xff0c;这是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HBM产品。这款新型HBM3E 12H内存模块提供了高达1,280GB/s的史上最高带宽&#xff0c;并拥有36GB的存储容量&#xff0c;相较于之前的8层堆叠HBM3 8H&#xff0c;在带宽和…

鸿蒙 Stage模型-应用组件-配置、UIAbility

前提&#xff1a;基于官网3.1/4.0文档。参考官网文档 基于Android开发体系来进行比较和思考。&#xff08;或有偏颇&#xff0c;自行斟酌&#xff09; 一、概念 可以看到分为运行期、编译器&#xff0c;主要关注UIAbility&#xff08;类似Activity&#xff0c;UI相关&#xff0…

MySQL面试题纯享版

基础内容 1、MySQL的架构分层 2、一条 SQL 查询语句的执行流程 3、如何查看 MySQL 服务被多少个客户端连接了&#xff1f; 4、 空闲连接会一直占用着吗&#xff1f; 5、MySQL 的连接数有限制吗&#xff1f; 6、 怎么解决长连接占用内存的问题&#xff1f; 7、执行器与存储引擎…

AI大模型让你体验未来科技之美

在未来的世界里&#xff0c;AI大模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xff0c;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科技之美&#xff0c;更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AI大模型的运用&#xff0c;我们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各种领域的创新应用。 首先说到无…

Android:BitmapFactory.decodeStream Bitmap的内存优化OutOfMemory异常以后Crash闪退

自己项目中使用如下方法&#xff0c;有的手机上会奔溃报错&#xff0c;原因是BitmapFactory.decodeStream部分没有使用options参数改变内存大小 改成如下形式后正常了&#xff1b;正确解决方案&#xff1a;设置inSampleSize 一&#xff09;Android BitmapFactory.decodeStream(…

网工内推 | 国企运维,年薪最高30W,RHCE认证优先

0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招聘岗位&#xff1a;系统运维资深/主任工程师 职责描述&#xff1a; 1、负责IT基础设施&#xff08;包括服务器、存储、中间件等系统基础技术平台&#xff09;的设计建设和日常运维管理&#xff1b; 2、负责生产、开发和测试环境的技术支持&#x…

LeetCode刷题小记 七、【二叉树(一)】

1.二叉树 文章目录 1.二叉树写在前面1.1二叉树理论基础1.2二叉树的递归遍历1.3二叉树的迭代遍历1.4二叉树的统一迭代法1.5二叉树的层序遍历1.6翻转二叉树1.7对称二叉树1.8二叉树的最大深度1.9二叉树的最小深度1.10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1.11平衡二叉树1.12二叉树的所有路径1.13左…

2024年软考-官方最新考试安排出来了,软考新调整,很重要,但也很惹人气愤

官方最新通知&#xff0c;关于2024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xff08;水平&#xff09;考试工作计划 笔试改机考后&#xff0c;必然会迎来调整&#xff0c;但有点让人费解。 这次调整变动主要是每年考试的次数调整&#xff0c;很多改为了一年一考&#xff0c;具体…

宠物的异味,用空气净化器可以解决吗?宠物空气净化器品牌推荐

养猫的人都了解&#xff0c;一个养猫家庭的环境卫生和气味问题与主人的关系密切相关。主人的勤劳程度和对卫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家中的气味。尽管主人通常会经常更换猫砂&#xff0c;但有时候仍然会存在一些难闻的气味。事实上&#xff0c;忙碌的猫主人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

安装RabbitMQ及配置Centos7 方式(2)

1、背景需求 自行搭建学习参考使用&#xff0c;这里采用的Centos7 方式&#xff0c;这已经是多年前的方式了&#xff0c;现在主流方式是容器化安装、部署&#xff0c;docker、ks8&#xff0c;同学们可自行去学习参考。 2、搭建环境 环境&#xff1a;centos7 、otp_src_21.3、…

Day09:基础入门-算法逆向散列对称非对称JS源码逆向AESDESRSASHA

目录 算法加密-概念&分类&类型 加密解密-识别特征&解密条件 解密实例-密文存储&数据传输 思维导图 章节知识点&#xff1a; 应用架构&#xff1a;Web/APP/云应用/三方服务/负载均衡等 安全产品&#xff1a;CDN/WAF/IDS/IPS/蜜罐/防火墙/杀毒等 渗透命令&am…

(二)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抽象与演变

待补充 2.1三层模式与两层映像&#xff0c;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从数据角度可以分为三层视图模式默认指的是全局模式&#xff0c;视图默认指的是外部视图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DBMS要让用户定义三层模式&#xff0c;程序自动地实现两层映像 。 2.2数据→模式→数据模型…

C#程序模块的封装

文章目录 一、简单认识程序模块的封装1.1什么情况下使用封装&#xff1f;1.2 具体的例子 二、实际当中的程序封装的应用DLL的主要特点和用途&#xff1a;如何在C#中创建和使用DLL&#xff1a; 一、简单认识程序模块的封装 在C#中&#xff0c;程序模块的封装&#xff08;Encaps…

数据结构中红黑树的概念以及代码

红黑树&#xff08;Red-Black Tree&#xff09;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xff0c;它在插入和删除节点时通过一系列的旋转和重新着色操作来保持平衡。红黑树的平衡性质使得它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能保持在 O(log n) 红黑树的定义如下&#xff1a; 每个节点要…

qt cmake添加resource文件

文章目录 方式一:方式二:qrc的使用 两种方式 方式一: 创建一个qrc文件&#xff0c;在qt_add_executable 中直接添加 qt_add_executable(helloworldmain.cppimageresources.qrc )方式二: 使用 qt_add_resources qt_add_resources(helloworld "app_images"PREFIX &…

dolphinscheduler海豚调度(四)钉钉告警

在之前的博文中&#xff0c;我们已经介绍了DolphinScheduler海豚调度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xff0c;以及Shell任务和SQL任务的实践。今天&#xff0c;让我们来学习DolphinScheduler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xff1a;钉钉告警。 钉钉群添加机器人 在钉钉群添加机器人&#xf…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