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二叉树题目专题解析

题目分类大纲如下:

二叉搜索树

前面介绍的树,都没有数值的,而二叉搜索树是有数值的了,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有序树

  •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下面这两棵树都是搜索树

#平衡二叉搜索树

平衡二叉搜索树:又被称为AVL(Adelson-Velsky and Landis)树,且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如图:

最后一棵 不是平衡二叉树,因为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超过了1。

C++中map、set、multimap,multiset的底层实现都是平衡二叉搜索树,所以map、set的增删操作时间时间复杂度是logn,注意我这里没有说unordered_map、unordered_set,unordered_map、unordered_set底层实现是哈希表。

所以大家使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写算法,一定要知道常用的容器底层都是如何实现的,最基本的就是map、set等等,否则自己写的代码,自己对其性能分析都分析不清楚!

二叉树的基础知识

二叉树的存储方式

二叉树可以链式存储,也可以顺序存储。

那么链式存储方式就用指针, 顺序存储的方式就是用数组。

顾名思义就是顺序存储的元素在内存是连续分布的,而链式存储则是通过指针把分布在各个地址的节点串联一起。

链式存储如图:

链式存储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顺序存储呢?

其实就是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顺序存储的方式如图:

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如何遍历的呢?

如果父节点的数组下标是 i,那么它的左孩子就是 i * 2 + 1,右孩子就是 i * 2 + 2。

但是用链式表示的二叉树,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所以一般我们都是用链式存储二叉树。

所以大家要了解,用数组依然可以表示二叉树。

链式存储

刚刚我们说过了二叉树有两种存储方式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顺序存储就是用数组来存,这个定义没啥可说的,我们来看看链式存储的二叉树节点的定义方式。

C++代码如下: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大家会发现二叉树的定义 和链表是差不多的,相对于链表 ,二叉树的节点里多了一个指针, 有两个指针,指向左右孩子。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

关于二叉树的遍历方式,要知道二叉树遍历的基本方式都有哪些。

一些同学用做了很多二叉树的题目了,可能知道前中后序遍历,可能知道层序遍历,但是却没有框架。

我这里把二叉树的几种遍历方式列出来,大家就可以一一串起来了。

二叉树主要有两种遍历方式:

  1. 深度优先遍历:先往深走,遇到叶子节点再往回走。
  2. 广度优先遍历:一层一层的去遍历。

这两种遍历是图论中最基本的两种遍历方式,后面在介绍图论的时候 还会介绍到。

那么从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进一步拓展,才有如下遍历方式:

  • 深度优先遍历
    • 前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中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后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广度优先遍历
    • 层次遍历(迭代法)

看完本篇大家可以使用迭代法,再重新解决如下三道leetcode上的题目:

  • 144.二叉树的前序遍历(opens new window)
  • 94.二叉树的中序遍历(opens new window)
  • 145.二叉树的后序遍历(opens new window)

为什么可以用迭代法(非递归的方式)来实现二叉树的前后中序遍历呢?

我们在栈与队列:匹配问题都是栈的强项 (opens new window)中提到了,递归的实现就是:每一次递归调用都会把函数的局部变量、参数值和返回地址等压入调用栈中,然后递归返回的时候,从栈顶弹出上一次递归的各项参数,所以这就是递归为什么可以返回上一层位置的原因。

此时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用栈也可以是实现二叉树的前后中序遍历了。

前中后序遍历(递归法)

前序遍历(迭代法)

首先对于栈中结点不为空则将第一个弹出,然后将其右左结点依次入栈

每次循环中弹出最顶部的结点,然后再将该结点的右左子树入栈,(这就是每次循环做的事情)

后序遍历(迭代法)

而后序遍历也很简单

中序遍历(迭代法)

最后来看看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是左中右的顺序

那思考一下,怎么进行一个左中右呢?

因为是先输出左,左输出完再输出中,所以先一个劲的往左走,直到左结点为空,此时左结点为空后,就代表当前结点没有左结点了。

此时以这个结点为树的根结点来处理,按照左中右的顺序。

1.先处理左。因为没有左节点,所以不处理就相当于处理完了。

2.然后就处理中,由于中就是自己,所以将自己放到数组中即可

3.接下来处理右,把右结点放入栈中即可。然后接下来对于右结点要将其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后面将以该右结点为根进行处理。对于该右结点,也需要对其先处理完所有的左结点。

以这个二叉树为例看看过程

对于每个结点,我们都保证该节点其没有左结点的时候输出,这样就能保证左结点优先输出。

左节点输出完后便会自动输出当前结点,

输出完当前节点后就会去用栈去遍历该结点右子树。

输出完当前节点后就会去用栈去遍历该结点右子树。遍历右子树过程中会把右节点入栈,然后当右结点全部处理完后出栈完了之后,接下来处理的就是栈中剩下的结点,也就是当前结点的父结点。

如图:

不过也有这种情况,如下图所示,此时当该结点遍历完后,接下来的结点并不是该节点的父节点,而是父节点的父节点!

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因为我们是通过栈来实现的!

其中有关键的地方在于说并不是判断当前的结点的左节点是否为空而加进去,而是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才加进去。

层序遍历

思路很简单,先将根节点放进去,接下来在循环中,每次将队列中当前所有元素依次弹出(不包含新增加的)

对于每个弹出的元素,将其左右结点放进去即可

二叉树自底向上的层序遍历

107.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Ⅱ

199.二叉树的右视图

首先对于栈中结点不为空则将第一个弹出,然后将其右左结点依次入栈

每次循环中弹出最顶部的结点,然后再将该结点的右左子树入栈,(这就是每次循环做的事情)

226.翻转二叉树

二叉树的属性

101.对称二叉树

递归三部曲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因为我们要比较的是根节点的两个子树是否是相互翻转的,进而判断这个树是不是对称树,所以要比较的是两个树,参数自然也是左子树节点和右子树节点。

返回值自然是bool类型。

代码如下:

bool compare(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1. 确定终止条件

要比较两个节点数值相不相同,首先要把两个节点为空的情况弄清楚!否则后面比较数值的时候就会操作空指针了。

节点为空的情况有:(注意我们比较的其实不是左孩子和右孩子,所以如下我称之为左节点右节点

  • 左节点为空,右节点不为空,不对称,return false
  • 左不为空,右为空,不对称 return false
  • 左右都为空,对称,返回true

此时已经排除掉了节点为空的情况,那么剩下的就是左右节点不为空:

  • 左右都不为空,比较节点数值,不相同就return false

此时左右节点不为空,且数值也不相同的情况我们也处理了。

代码如下: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true;
else if (left->val != right->val) return false; // 注意这里我没有使用else

注意上面最后一种情况,我没有使用else,而是else if, 因为我们把以上情况都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 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此时才进入单层递归的逻辑,单层递归的逻辑就是处理 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 比较二叉树外侧是否对称:传入的是左节点的左孩子,右节点的右孩子。
  • 比较内测是否对称,传入左节点的右孩子,右节点的左孩子。
  • 如果左右都对称就返回true ,有一侧不对称就返回false 。

代码如下:

bool outside = compare(left->left, right->right);   // 左子树:左、 右子树:右
bool inside = compare(left->right, right->left);    // 左子树:右、 右子树:左
bool isSame = outside && inside;                    // 左子树:中、 右子树:中(逻辑处理)
return isSame;

如上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的遍历方式,左子树左右中,右子树右左中,所以我把这个遍历顺序也称之为“后序遍历”(尽管不是严格的后序遍历)。

最后递归的C++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ompare(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 首先排除空节点的情况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true;
        // 排除了空节点,再排除数值不相同的情况
        else if (left->val != right->val) return false;

        // 此时就是: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 此时才做递归,做下一层的判断
        bool outside = compare(left->left, right->right);   // 左子树:左、 右子树:右
        bool inside = compare(left->right, right->left);    // 左子树:右、 右子树:左
        bool isSame = outside && inside;                    // 左子树:中、 右子树:中 (逻辑处理)
        return isSame;

    }
    bool isSymmetric(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return compare(root->left, root->right);
    }
};

求对称二叉树一定要使用后序遍历!为什么是后序呢?

因为我们要保证左右子树都递归完之后再判断,因为要获取子树的判断结果。

所以我们一定是先让左右子树分别递归,得到结果后,对该结果进行运算再返回。

在递归前需要进行判断,但没办法进行完全的判断,(除非两个节点都为空)

为什么没有办法进行完全的判断呢?是因为我们还需要对子树进行判断。

所以此处要做的判断的过程是部分的判断,准确来说就是剔除!

剔除那些绝对不可能相等的!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在讲本题之前先来学习下二叉树的高度和深度的概念区分

高度和深度有什么差别?深度说的是根节点到该节点的距离,是从上往下数,

高度说的是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距离是从下往上数的

来看个例题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

注意,本题计算的是哪个叶子结点的深度是最小的!

222.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注意本题开始与以往的递归写法的题不同之处在于,

以前的递归的题没有什么返回条件,但是本题具有了返回条件,返回的内容就是当前的节点及其子树所包含的节点个数,

而计算节点个数的方法就是计算左右子树的结点的和再加上自己当前节点

110.平衡二叉树

给定一个二叉树,判断它是否是高度平衡的二叉树。

本题中,一棵高度平衡二叉树定义为:一个二叉树每个节点 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示例 1:

给定二叉树 [3,9,20,null,null,15,7]

返回 true 。

示例 2:

给定二叉树 [1,2,2,3,3,null,null,4,4]

返回 false 。

咋眼一看这道题目和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很像,其实有很大区别。

这里强调一波概念:

  • 二叉树节点的深度:指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 二叉树节点的高度:指从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但leetcode中强调的深度和高度很明显是按照节点来计算的,如图:

关于根节点的深度究竟是1 还是 0,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标准,leetcode的题目中都是以节点为一度,即根节点深度是1。但维基百科上定义用边为一度,即根节点的深度是0,我们暂时以leetcode为准(毕竟要在这上面刷题)。

因为求深度可以从上到下去查 所以需要前序遍历(中左右),而高度只能从下到上去查,所以只能后序遍历(左右中)

有的同学一定疑惑,为什么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中求的是二叉树的最大深度,也用的是后序遍历。

那是因为代码的逻辑其实是求的根节点的高度,而根节点的高度就是这棵树的最大深度,所以才可以使用后序遍历。

在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中,如果真正求取二叉树的最大深度,代码应该写成如下:(前序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sult;
    void getDepth(TreeNode* node, int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中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return ;

        if (node->left) { // 左
            depth++;    // 深度+1
            getDepth(node->lef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1
        }
        if (node->right) { // 右
            depth++;    // 深度+1
            getDepth(node->righ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1
        }
        return ;
    }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result = 0;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getDepth(root, 1);
        return result;
    }
};

可以看出使用了前序(中左右)的遍历顺序,这才是真正求深度的逻辑!

注意以上代码是为了把细节体现出来,简化一下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sult;
    void getDepth(TreeNode* node, int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中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return ;
        if (node->left) { // 左
            getDepth(node->left, depth + 1);
        }
        if (node->right) { // 右
            getDepth(node->right, depth + 1);
        }
        return ;
    }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result = 0;
        if (root == 0) return result;
        getDepth(root, 1);
        return result;
    }
};

#本题思路

#递归

此时大家应该明白了既然要求比较高度,必然是要后序遍历。

递归三步曲分析:

  1. 明确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当前传入节点。 返回值:以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树的高度。

那么如何标记左右子树是否差值大于1呢?

如果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还返回高度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如果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可以返回-1 来标记已经不符合平衡树的规则了。

代码如下:

// -1 表示已经不是平衡二叉树了,否则返回值是以该节点为根节点树的高度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1. 明确终止条件

递归的过程中依然是遇到空节点了为终止,返回0,表示当前节点为根节点的树高度为0

代码如下: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1. 明确单层递归的逻辑

如何判断以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是否是平衡二叉树呢?当然是其左子树高度和其右子树高度的差值。

分别求出其左右子树的高度,然后如果差值小于等于1,则返回当前二叉树的高度,否则返回-1,表示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

代码如下: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 左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 右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esult;
if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 中
    result = -1;
} else {
    result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以当前节点为根节点的树的最大高度
}

return result;

代码精简之后如下: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此时递归的函数就已经写出来了,这个递归的函数传入节点指针,返回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的高度,如果不是二叉平衡树,则返回-1。

getHeight整体代码如下: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最后本题整体递归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返回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的高度,如果不是平衡二叉树了则返回-1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bool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return getHeight(root) == -1 ? false : true;
    }
};

257.二叉树的所有路径

 

我们先使⽤递归的⽅式,来做前序遍历。要知道递归和回溯就是⼀家的,本题也需要回溯。

如果是用这种逻辑的话,那其实我们是无法确定当前结点是否为叶子结点的!

我们希望假如当前结点是叶子节点时,就输出整个数组中的元素。

此处因为有中间的过程,所以要记录路径,(不过记录路径也可以传字符串进去,并且不传引用,递归子树时,传的是字符串再加一个当前字符

即traversal(path+nowcode)的形式)

终止逻辑如下(不要忘记中止逻辑的代码是要写在递归函数的前面的)

递归结束时,还要将该数组返回成原来递归前的样子:

(当然也可以在传参时就进行加法,也可以在子函数内进行加法,这样都可以使得进入子函数时加参数,退出子函数时减参数)

404.左叶子之和

这一点很关键!!

有三个值,源于其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值!

但是落实到真正计算上还是得通过这一段代码来实现!

要想真正能产生值,然后在递归子树的过程中获得,得落实到这里:

逻辑看上去很复杂,调用递归函数不仅得考虑最终的出递归的条件,还得考虑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用相同的代码去统一计算。

但是也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复杂,首先对于某个点的和一定源于其左右子树的和。所以和等于左子树+右子树的和

然后再考虑到具体的点,如何产生值呢?

那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假如当前点满足上面那个条件,则此时左子树必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因此此时无需递归左子树了,于是可以进行优化

因此代码如下:

不过,即使不用else,此时即便无脑递归左子树得到的值也还是0,所以没什么问题。

513.找树左下角的值

给定一个二叉树,在树的最后一行找到最左边的值。

示例 1:

示例 2:

#视频讲解

《代码随想录》算法视频公开课:怎么找二叉树的左下角? 递归中又带回溯了,怎么办?| LeetCode:513.找二叉树左下角的值 (opens new window),相信结合视频在看本篇题解,更有助于大家对本题的理解

#思路

本题要找出树的最后一行的最左边的值。此时大家应该想起用层序遍历是非常简单的了,反而用递归的话会比较难一点。

我们依然还是先介绍递归法。

#递归

咋眼一看,这道题目用递归的话就就一直向左遍历,最后一个就是答案呗?

没有这么简单,一直向左遍历到最后一个,它未必是最后一行啊。

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在树的最后一行找到最左边的值

首先要是最后一行,然后是最左边的值。

如果使用递归法,如何判断是最后一行呢,其实就是深度最大的叶子节点一定是最后一行。

如果对二叉树深度和高度还有点疑惑的话,请看:110.平衡二叉树 (opens new window)。

所以要找深度最大的叶子节点。

那么如何找最左边的呢?可以使用前序遍历(当然中序,后序都可以,因为本题没有 中间节点的处理逻辑,只要左优先就行),保证优先左边搜索,然后记录深度最大的叶子节点,此时就是树的最后一行最左边的值。

递归三部曲: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必须有要遍历的树的根节点,还有就是一个int型的变量用来记录最长深度。 这里就不需要返回值了,所以递归函数的返回类型为void。

本题还需要类里的两个全局变量,maxLen用来记录最大深度,result记录最大深度最左节点的数值。

代码如下:

int maxDepth = INT_MIN;   // 全局变量 记录最大深度
int result;       // 全局变量 最大深度最左节点的数值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int depth)

  1. 确定终止条件

当遇到叶子节点的时候,就需要统计一下最大的深度了,所以需要遇到叶子节点来更新最大深度。

代码如下: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if (depth > maxDepth) {
        maxDepth = depth;           // 更新最大深度
        result = root->val;   // 最大深度最左面的数值
    }
    return;
}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在找最大深度的时候,递归的过程中依然要使用回溯,代码如下:

                    // 中
if (root->left) {   // 左
    depth++; // 深度加一
    traversal(root->lef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减一
}
if (root->right) { // 右
    depth++; // 深度加一
    traversal(root->righ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减一
}
return;

完整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Depth = INT_MIN;
    int result;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int depth) {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if (depth > maxDepth) {
                maxDepth = depth;
                result = root->val;
            }
            return;
        }
        if (root->left) {
            depth++;
            traversal(root->left, depth);
            depth--; // 回溯
        }
        if (root->right) {
            depth++;
            traversal(root->right, depth);
            depth--; // 回溯
        }
        return;
    }
    int findBottomLeftValue(TreeNode* root) {
        traversal(root, 0);
        return result;
    }
};

当然回溯的地方可以精简,精简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Depth = INT_MIN;
    int result;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int depth) {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if (depth > maxDepth) {
                maxDepth = depth;
                result = root->val;
            }
            return;
        }
        if (root->left) {
            traversal(root->left, depth + 1); // 隐藏着回溯
        }
        if (root->right) {
            traversal(root->right, depth + 1); // 隐藏着回溯
        }
        return;
    }
    int findBottomLeftValue(TreeNode* root) {
        traversal(root, 0);
        return result;
    }
};

如果对回溯部分精简的代码 不理解的话,可以看这篇257. 二叉树的所有路径

112. 路径总和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给定一个二叉树和一个目标和,判断该树中是否存在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这条路径上所有节点值相加等于目标和。

说明: 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示例: 给定如下二叉树,以及目标和 sum = 22,

112.路径总和1

返回 true, 因为存在目标和为 22 的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 5->4->11->2。

可以使用深度优先遍历的方式(本题前中后序都可以,无所谓,因为中节点也没有处理逻辑)来遍历二叉树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类型

参数:需要二叉树的根节点,还需要一个计数器,这个计数器用来计算二叉树的一条边之和是否正好是目标和,计数器为int型。

再来看返回值,递归函数什么时候需要返回值?什么时候不需要返回值?这里总结如下三点:

  • 如果需要搜索整棵二叉树且不用处理递归返回值,递归函数就不要返回值。(这种情况就是本文下半部分介绍的113.路径总和ii)
  • 如果需要搜索整棵二叉树且需要处理递归返回值,递归函数就需要返回值。 (这种情况我们在236. 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opens new window)中介绍)
  • 如果要搜索其中一条符合条件的路径,那么递归一定需要返回值,因为遇到符合条件的路径了就要及时返回。(本题的情况)

而本题我们要找一条符合条件的路径,所以递归函数需要返回值,及时返回,那么返回类型是什么呢?

如图所示:

图中可以看出,遍历的路线,并不要遍历整棵树,所以递归函数需要返回值,可以用bool类型表示。

所以代码如下:

bool traversal(treenode* cur, int count)   // 注意函数的返回类型

1

  1. 确定终止条件

首先计数器如何统计这一条路径的和呢?

不要去累加然后判断是否等于目标和,那么代码比较麻烦,可以用递减,让计数器count初始为目标和,然后每次减去遍历路径节点上的数值。

如果最后count == 0,同时到了叶子节点的话,说明找到了目标和。

如果遍历到了叶子节点,count不为0,就是没找到。

递归终止条件代码如下:

if (!cur->left && !cur->right && count == 0) return true; // 遇到叶子节点,并且计数为0
if (!cur->left && !cur->right) return false; // 遇到叶子节点而没有找到合适的边,直接返回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因为终止条件是判断叶子节点,所以递归的过程中就不要让空节点进入递归了。

递归函数是有返回值的,如果递归函数返回true,说明找到了合适的路径,应该立刻返回。

代码如下:

if (cur->left) { // 左 (空节点不遍历)
    // 遇到叶子节点返回true,则直接返回true
    if (traversal(cur->left, count - cur->left->val)) return true; // 注意这里有回溯的逻辑
}
if (cur->right) { // 右 (空节点不遍历)
    // 遇到叶子节点返回true,则直接返回true
    if (traversal(cur->right, count - cur->right->val)) return true; // 注意这里有回溯的逻辑
}
return false;

以上代码中是包含着回溯的,没有回溯,如何后撤重新找另一条路径呢。

回溯隐藏在traversal(cur->left, count - cur->left->val)这里, 因为把count - cur->left->val 直接作为参数传进去,函数结束,count的数值没有改变。

为了把回溯的过程体现出来,可以改为如下代码:

if (cur->left) { // 左
    count -= cur->left->val; // 递归,处理节点;
    if (traversal(cur->left, count)) return true;
    count += cur->left->val; //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if (cur->right) { // 右
    count -= cur->right->val;
    if (traversal(cur->right, count)) return true;
    count += cur->right->val;
}
return false;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bool traversal(TreeNode* cur, int count) {
        if (!cur->left && !cur->right && count == 0) return true; // 遇到叶子节点,并且计数为0
        if (!cur->left && !cur->right) return false; // 遇到叶子节点直接返回

        if (cur->left) { // 左
            count -= cur->left->val; // 递归,处理节点;
            if (traversal(cur->left, count)) return true;
            count += cur->left->val; //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if (cur->right) { // 右
            count -= cur->right->val; // 递归,处理节点;
            if (traversal(cur->right, count)) return true;
            count += cur->right->val; //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return false;
    }

public:
    bool hasPathSum(TreeNode* root, int sum) {
        if (root == NULL) return false;
        return traversal(root, sum - root->val);
    }
};

以上代码精简之后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hasPathSum(TreeNode* root, int sum) {
        if (!root) return false;
        if (!root->left && !root->right && sum == root->val) {
            return true;
        }
        return hasPathSum(root->left, sum - root->val) || hasPathSum(root->right, sum - root->val);
    }
};

是不是发现精简之后的代码,已经完全看不出分析的过程了,所以我们要把题目分析清楚之后,再追求代码精简。 这一点我已经强调很多次了!

236.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纵观二叉树的代码中不难发现,在二叉树的递归函数中,会有叶子结点调用,也会有非叶子节点调用相同的代码。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结束条件是root==null

也就是此处是以自己为视角的自己这个结点为null时我们会作为退出条件。

而在递归的单层逻辑中,我们也常常见到会有一些判断条件是以当前结点的左右条件为判断条件,这种往往出现在递归的单层逻辑中。此时也可能会伴随着退出,但是要明白说这并不是最初始跳出递归的条件。

要最初始能跳出递归一般用的是if(root==null)这种以自己为视角的点。

接下来看看本题,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如果左右子树同时存在于某一结点的左边或者右边,那么该结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公共祖先,我们返回该节点即可,即直接返回当前结点root。

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当回到了上一层,此时我们要返回的就不是root这个自身了,而且返回刚刚找到的最近公共祖先!

如下图,假如我们要查找的是p=6,q=5的这个结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要注意的是在返回的途中,以上图为例返回到了7的父节点时,即10时,此时就不能返回自己了!要返回的是刚才找到的最近公共祖先

那么怎么做区分呢?什么时候返回自己,什么时候返回

我们使用后序遍历,需要用到的是左右两子树的结果,

于是左右子树有几种情况

  • 而只要左右子树中分别都有所需结点(但不是通过判断其是否等于pq来判断,而是通过是否为空来判断,因为即使该结点不为pq,不代表该结点的父亲不包含pq,返回的可能是pq的父亲!),那么该结点就是公共祖先
  • 假如当前点的左右子树都不包含该结点,那我们应该返回null!用null代表左右子树中没有该结点
  • 假如当前点的左右结点仅有一个不为空,如这种情况:

此时应该返回10的右子树7!返回的是该结点中包含该所需结点的直接父亲!而不是间接父亲10!

因此代码如下:

然后对其处理

假如题目要我们搜索2和7,此时2就是7的父亲节点,同时也是2的公共祖先。此时这个代码里

我们直接返回2也就是该结点,而无需在遍历2的子结点,也可以得到一样的结果!因为另外一个7要么是2的子树,那么此时祖先是2

要么是2和8这种情况

此时最终返回的是2和8,在根结点3时会判定左右子树各有结点,最终返回3

因此最终完整代码如下:

二叉搜索树

700.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98.验证二叉搜索树

给定一个二叉树,判断其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二叉搜索树。

假设一个二叉搜索树具有如下特征:

  • 节点的左子树只包含小于当前节点的数。
  • 节点的右子树只包含大于当前节点的数。
  • 所有左子树和右子树自身必须也是二叉搜索树。

要知道中序遍历下,输出的二叉搜索树节点的数值是有序序列。

有了这个特性,验证二叉搜索树,就相当于变成了判断一个序列是不是递增的了。

可以递归中序遍历将二叉搜索树转变成一个数组,代码如下:

vector<int> vec;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aversal(root->left);
    vec.push_back(root->val); // 将二叉搜索树转换为有序数组
    traversal(root->right);
}

然后只要比较一下,这个数组是否是有序的,注意二叉搜索树中不能有重复元素

traversal(root);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注意要小于等于,搜索树里不能有相同元素
    if (vec[i] <= vec[i - 1])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int> vec;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aversal(root->left);
        vec.push_back(root->val); // 将二叉搜索树转换为有序数组
        traversal(root->right);
    }
public:
    bool isValidBST(TreeNode* root) {
        vec.clear(); // 不加这句在leetcode上也可以过,但最好加上
        traversal(root);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注意要小于等于,搜索树里不能有相同元素
            if (vec[i] <= vec[i - 1])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以上代码中,我们把二叉树转变为数组来判断,是最直观的,但其实不用转变成数组,可以在递归遍历的过程中直接判断是否有序。

但是在递归的逻辑中,怎么留下递归前一层的数据呢?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额外的全局变量,叫做pre,代表上一层循环的结点,每当去递归右子树之前,先将该结点设置为自身,这样再去递归时,上一层结点即为左中右序列中的上一个结点。

假如例如:

代码如下,思考一下之后可以发现,下面这样的逻辑可以实现,左子树的点在根节点的点前面(即遍历到根结点时时,pre是其左子树),根节点在其右子树的前面,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pre = NULL; // 用来记录前一个节点
    bool isValidBST(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bool left = isValidBST(root->left);

        if (pre != NULL && pre->val >= root->val) return false;
        pre = root; // 记录前一个节点

        bool right = isValidBST(root->right);
        return left && right;
    }
};

530.二叉搜索树的最小绝对差

给你一棵所有节点为非负值的二叉搜索树,请你计算树中任意两节点的差的绝对值的最小值。

那么二叉搜索树采用中序遍历,其实就是一个有序数组。

在一个有序数组上求两个数最小差值,这是不是就是一道送分题了。

最直观的想法,就是把二叉搜索树转换成有序数组,然后遍历一遍数组,就统计出来最小差值了。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int> vec;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aversal(root->left);
    vec.push_back(root->val); // 将二叉搜索树转换为有序数组
    traversal(root->right);
}
public:
    int getMinimumDifference(TreeNode* root) {
        vec.clear();
        traversal(root);
        if (vec.size() < 2) return 0;
        int result = INT_MAX;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统计有序数组的最小差值
            result = min(result, vec[i] - vec[i-1]);
        }
        return result;
    }
};

以上代码是把二叉搜索树转化为有序数组了,

其实在二叉搜素树中序遍历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需要用一个pre节点记录一下cur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如图:

一些同学不知道在递归中如何记录前一个节点的指针,其实实现起来是很简单的,大家只要看过一次,写过一次,就掌握了。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result = INT_MAX;
TreeNode* pre = NULL;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
    if (cur == NULL) return;
    traversal(cur->left);   // 左
    if (pre != NULL){       // 中
        result = min(result, cur->val - pre->val);
    }
    pre = cur; // 记录前一个
    traversal(cur->right);  // 右
}
public:
    int getMinimumDifference(TreeNode* root) {
        traversal(root);
        return result;
    }
};

是不是看上去也并不复杂!

501.二叉搜索树中的众数

给定一个有相同值的二叉搜索树(BST),找出 BST 中的所有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

假定 BST 有如下定义:

  • 结点左子树中所含结点的值小于等于当前结点的值
  • 结点右子树中所含结点的值大于等于当前结点的值
  • 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二叉搜索树

例如:

给定 BST [1,null,2,2],

返回[2].

提示:如果众数超过1个,不需考虑输出顺序

进阶:你可以不使用额外的空间吗?(假设由递归产生的隐式调用栈的开销不被计算在内)

如果不是二叉搜索树

如果不是二叉搜索树,最直观的方法一定是把这个树都遍历了,用map统计频率,把频率排个序,最后取前面高频的元素的集合。

具体步骤如下:

  1. 这个树都遍历了,用map统计频率

至于用前中后序哪种遍历也不重要,因为就是要全遍历一遍,怎么个遍历法都行,层序遍历都没毛病!

这里采用前序遍历,代码如下:

// map<int, int> key:元素,value:出现频率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 前序遍历
    if (cur == NULL) return ;
    map[cur->val]++; // 统计元素频率
    searchBST(cur->left, map);
    searchBST(cur->right, map);
    return ;
}


 

2.把统计的出来的出现频率(即map中的value)排个序

有的同学可能可以想直接对map中的value排序,还真做不到,C++中如果使用std::map或者std::multimap可以对key排序,但不能对value排序。

所以要把map转化数组即vector,再进行排序,当然vector里面放的也是pair<int, int>类型的数据,第一个int为元素,第二个int为出现频率。

代码如下:

3.取前面高频的元素

此时数组vector中已经是存放着按照频率排好序的pair,那么把前面高频的元素取出来就可以了。

代码如下:

result.push_back(vec[0].first);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取最高的放到result数组中
    if (vec[i].second == vec[0].second) result.push_back(vec[i].first);
    else break;
}
return result;

整体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 前序遍历
    if (cur == NULL) return ;
    map[cur->val]++; // 统计元素频率
    searchBST(cur->left, map);
    searchBST(cur->right, map);
    return ;
}
bool static cmp (const pair<int, int>& a, const pair<int, int>& b) {
    return a.second > b.second;
}
public:
    vector<int> findMode(TreeNode* root) {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key:元素,value:出现频率
        vector<int> result;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searchBST(root, map);
        vector<pair<int, int>> vec(map.begin(), map.end());
        sort(vec.begin(), vec.end(), cmp); // 给频率排个序
        result.push_back(vec[0].first);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取最高的放到result数组中
            if (vec[i].second == vec[0].second) result.push_back(vec[i].first);
            else break;
        }
        return result;
    }
};

里面有一个很关键,就是用map去初始化pair数组

        vector<pair<int, int>> vec(map.begin(), map.end());

所以如果本题没有说是二叉搜索树的话,那么就按照上面的思路写!

假如本题是二叉搜索树

既然是搜索树,它中序遍历就是有序的

如图:

中序遍历代码如下: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
    if (cur == NULL) return ;
    searchBST(cur->left);       // 左
    (处理节点)                // 中
    searchBST(cur->right);      // 右
    return ;
}

遍历有序数组的元素出现频率,从头遍历,那么一定是相邻两个元素作比较,然后就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输出就可以了。

关键是在有序数组上的话,好搞,在树上怎么搞呢?

这就考察对树的操作了。

在二叉树:搜索树的最小绝对差 (opens new window)中我们就使用了pre指针和cur指针的技巧,这次又用上了。

弄一个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这样每次cur(当前节点)才能和pre(前一个节点)作比较。

而且初始化的时候pre = NULL,这样当pre为NULL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比较的第一个元素。

代码如下:

if (pre == NULL) { // 第一个节点
    count = 1; // 频率为1
} else if (pre->val == cur->val)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相同
    count++;
} else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不同
    count = 1;
}
pre = cur; // 更新上一个节点

此时又有问题了,因为要求最大频率的元素集合(注意是集合,不是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众数),如果是数组上大家一般怎么办?

应该是先遍历一遍数组,找出最大频率(maxCount),然后再重新遍历一遍数组把出现频率为maxCount的元素放进集合。(因为众数有多个)

这种方式遍历了两遍数组。

那么我们遍历两遍二叉搜索树,把众数集合算出来也是可以的。

但这里其实只需要遍历一次就可以找到所有的众数。

那么如何只遍历一遍呢?

如果 频率count 等于 maxCount(最大频率),当然要把这个元素加入到结果集中(以下代码为result数组),代码如下: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和最大值相同,放进result中
    result.push_back(cur->val);
}

是不是感觉这里有问题,result怎么能轻易就把元素放进去了呢,万一,这个maxCount此时还不是真正最大频率呢。

所以下面要做如下操作:

频率count 大于 maxCount的时候,不仅要更新maxCount,而且要清空结果集(以下代码为result数组),因为结果集之前的元素都失效了。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计数大于最大值
    maxCount = count;   // 更新最大频率
    result.clear();     // 很关键的一步,不要忘记清空result,之前result里的元素都失效了
    result.push_back(cur->val);
}

关键代码都讲完了,完整代码如下:(只需要遍历一遍二叉搜索树,就求出了众数的集合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maxCount = 0; // 最大频率
    int count = 0; // 统计频率
    TreeNode* pre = NULL;
    vector<int> result;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
        if (cur == NULL) return ;

        searchBST(cur->left);       // 左
                                    // 中
        if (pre == NULL) { // 第一个节点
            count = 1;
        } else if (pre->val == cur->val)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相同
            count++;
        } else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不同
            count = 1;
        }
        pre = cur; // 更新上一个节点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和最大值相同,放进result中
            result.push_back(cur->val);
        }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计数大于最大值频率
            maxCount = count;   // 更新最大频率
            result.clear();     // 很关键的一步,不要忘记清空result,之前result里的元素都失效了
            result.push_back(cur->val);
        }

        searchBST(cur->right);      // 右
        return ;
    }

public:
    vector<int> findMode(TreeNode* root) {
        count = 0;
        maxCount = 0;
        TreeNode* pre = NULL; // 记录前一个节点
        result.clear();

        searchBST(root);
        return result;
    }
};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做过二叉树:公共祖先问题 (opens new window)题目的同学应该知道,利用回溯从底向上搜索,遇到一个节点的左子树里有p,右子树里有q,那么当前节点就是最近公共祖先。

那么本题是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有序的,那得好好利用一下这个特点。

在有序树里,如果判断一个节点的左子树里有p,右子树里有q呢?

因为是有序树,所有 如果 中间节点是 q 和 p 的公共祖先,那么 中节点的数组 一定是在 [p, q]区间的。即 中节点 > p && 中节点 < q 或者 中节点 > q && 中节点 < p。

那么只要从上到下去遍历,遇到 cur节点是数值在[p, q]区间中则一定可以说明该节点cur就是q 和 p的公共祖先。 那问题来了,一定是最近公共祖先吗

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自己根据图来试一下

如图,我们从根节点搜索,第一次遇到 cur节点是数值在[p, q]区间中,即 节点5,此时可以说明 p 和 q 一定分别存在于 节点 5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中。

此时节点5是不是最近公共祖先? 如果 从节点5继续向左遍历,那么将错过成为q的祖先, 如果从节点5继续向右遍历则错过成为p的祖先。

所以当我们从上向下去递归遍历,第一次遇到 cur节点是数值在[p, q]区间中,那么cur就是 p和q的最近公共祖先。

理解这一点,本题就很好解了。

而递归遍历顺序,本题就不涉及到 前中后序了(这里没有中节点的处理逻辑,遍历顺序无所谓了)。

如图所示:p为节点6,q为节点9

可以看出直接按照指定的方向,就可以找到节点8,为最近公共祖先,而且不需要遍历整棵树,找到结果直接返回!

701.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给定二叉搜索树(BST)的根节点和要插入树中的值,将值插入二叉搜索树。 返回插入后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输入数据保证,新值和原始二叉搜索树中的任意节点值都不同。

注意,可能存在多种有效的插入方式,只要树在插入后仍保持为二叉搜索树即可。 你可以返回任意有效的结果。

这道题目其实是一道简单题目,但是题目中的提示:有多种有效的插入方式,还可以重构二叉搜索树,一下子吓退了不少人,瞬间感觉题目复杂了很多。

其实可以不考虑题目中提示所说的改变树的结构的插入方式。

如下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出:只要按照二叉搜索树的规则去遍历,遇到空节点就插入节点就可以了。

例如插入元素10 ,需要找到末尾节点插入便可,一样的道理来插入元素15,插入元素0,插入元素6,需要调整二叉树的结构么? 并不需要。

只要遍历二叉搜索树,找到空节点 插入元素就可以了,那么这道题其实就简单了。

接下来就是遍历二叉搜索树的过程了。

递归三部曲:

  • 确定递归函数参数以及返回值

参数就是根节点指针,以及要插入元素,这里递归函数要不要有返回值呢?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递归函数如果没有返回值的话,实现是比较麻烦的,下面也会给出其具体实现代码。

有返回值的话,可以利用返回值完成新加入的节点与其父节点的赋值操作。(下面会进一步解释)

递归函数的返回类型为节点类型TreeNode * 。

代码如下: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确定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就是找到遍历的节点为null的时候,就是要插入节点的位置了,并把插入的节点返回。

代码如下:

if (root == NULL)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return node;
}

这里把添加的节点返回给上一层,就完成了父子节点的赋值操作了,详细再往下看。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此时要明确,需要遍历整棵树么?

别忘了这是搜索树,遍历整棵搜索树简直是对搜索树的侮辱,哈哈。

搜索树是有方向了,可以根据插入元素的数值,决定递归方向。

代码如下:

if (root->val > val) root->left = insertIntoBST(root->left, val);
if (root->val < val) root->right = insertIntoBST(root->right, val);
return root;

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如何通过递归函数返回值完成了新加入节点的父子关系赋值操作了,下一层将加入节点返回,本层用root->left或者root->right将其接住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if (root == NULL)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return node;
        }
        if (root->val > val) root->left = insertIntoBST(root->left, val);
        if (root->val < val) root->right = insertIntoBST(root->right, val);
        return root;
    }
};

刚刚说了递归函数不用返回值也可以,找到插入的节点位置,直接让其父节点指向插入节点,结束递归,也是可以的。

那么递归函数定义如下:

TreeNode* parent; // 记录遍历节点的父节点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int val)

没有返回值,需要记录上一个节点(parent),遇到空节点了,就让parent左孩子或者右孩子指向新插入的节点。然后结束递归。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TreeNode* parent;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int val) {
        if (cur == NULL)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val);
            if (val > parent->val) parent->right = node;
            else parent->left = node;
            return;
        }
        parent = cur;
        if (cur->val > val) traversal(cur->left, val);
        if (cur->val < val) traversal(cur->right, val);
        return;
    }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parent = new TreeNode(0);
        if (root == NULL) {
            root = new TreeNode(val);
        }
        traversal(root, val);
        return root;
    }
};

可以看出还是麻烦一些的。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通过递归函数的返回值完成父子节点的赋值是可以带来便利的。

网上千篇一律的代码,可能会误导大家认为通过递归函数返回节点 这样的写法是天经地义,其实这里是有优化的!

450.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节点

力扣题目链接(opens new window)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root 和一个值 key,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 key 对应的节点,并保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不变。返回二叉搜索树(有可能被更新)的根节点的引用。

一般来说,删除节点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 如果找到了,删除它。 说明: 要求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O(h),h 为树的高度。

示例:

搜索树的节点删除要比节点增加复杂的多,有很多情况需要考虑,做好心理准备。

递归三部曲:

  • 确定递归函数参数以及返回值

说到递归函数的返回值,在二叉树: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opens new window)中通过递归返回值来加入新节点, 这里也可以通过递归返回值删除节点。

代码如下:

TreeNode* deleteNode(TreeNode* root, int key)

1

  • 确定终止条件

遇到空返回,其实这也说明没找到删除的节点,遍历到空节点直接返回了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root;

1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这里就把二叉搜索树中删除节点遇到的情况都搞清楚。

有以下五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没找到删除的节点,遍历到空节点直接返回了
  • 找到删除的节点
    • 第二种情况:左右孩子都为空(叶子节点),直接删除节点, 返回NULL为根节点
    • 第三种情况:删除节点的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右孩子补位,返回右孩子为根节点
    • 第四种情况:删除节点的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左孩子补位,返回左孩子为根节点

上面这些情况都很好做 但是唯独不好计算的一点

就是如果第五种情况,删除节点左右孩子都有怎么办?

第五种情况有点难以理解,看下面动画:

动画中的二叉搜索树中,删除元素7, 那么被删除节点(元素7)的左孩子就是5,删除节点(元素7)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是元素8。

将被删除节点(元素7)的左孩子放到被删除节点(元素7)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元素8)的左孩子上,就是把5为根节点的子树移到了8的左孩子的位置。

让被删除的节点(元素7)的右孩子(元素9)为新的根节点。.

这样就完成删除元素7的逻辑,最好动手画一个图,尝试删除一个节点试试。

 总结就是:

第五种情况:左右孩子节点都不为空,则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头结点(左孩子)放到删除节点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的左孩子上,返回删除节点右孩子为新的根节点。

代码如下:

if (root->val == key) {
    // 第二种情况:左右孩子都为空(叶子节点),直接删除节点, 返回NULL为根节点

    // 第三种情况:其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右孩子补位 ,返回右孩子为根节点
    if (root->left == nullptr) return root->right;

    // 第四种情况:其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左孩子补位,返回左孩子为根节点
    else if (root->right == nullptr) return root->left;


    // 第五种情况:左右孩子节点都不为空,则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放到删除节点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的左孩子的位置
    // 并返回删除节点右孩子为新的根节点。
    else {
        TreeNode* cur = root->right; // 找右子树最左面的节点
        while(cur->left != nullptr) {
            cur = cur->left;
        }
        cur->left = root->left; // 把要删除的节点(root)左子树放在cur的左孩子的位置
        TreeNode* tmp = root;   // 把root节点保存一下,下面来删除
        root = root->right;     // 返回旧root的右孩子作为新root
        delete tmp;             // 释放节点内存(这里不写也可以,但C++最好手动释放一下吧)
        return root;
    }
}

这里相当于把新的节点返回给上一层,上一层就要用 root->left 或者 root->right接住,代码如下:

if (root->val > key) root->left = deleteNode(root->left, key);
if (root->val < key) root->right = deleteNode(root->right, key);
return root;

整体代码如下:(注释中:情况1,2,3,4,5和上面分析严格对应)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deleteNode(TreeNode* root, int key)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root; // 第一种情况:没找到删除的节点,遍历到空节点直接返回了
        if (root->val == key) {
            // 第二种情况:左右孩子都为空(叶子节点),直接删除节点, 返回NULL为根节点
            if (root->left == nullptr && root->right == nullptr) {
                ///! 内存释放
                delete root;
                return nullptr;
            }
            // 第三种情况:其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右孩子补位 ,返回右孩子为根节点
            else if (root->left == nullptr) {
                auto retNode = root->right;
                ///! 内存释放
                delete root;
                return retNode;
            }
            // 第四种情况:其右孩子为空,左孩子不为空,删除节点,左孩子补位,返回左孩子为根节点
            else if (root->right == nullptr) {
                auto retNode = root->left;
                ///! 内存释放
                delete root;
                return retNode;
            }
            // 第五种情况:左右孩子节点都不为空,则将删除节点的左子树放到删除节点的右子树的最左面节点的左孩子的位置
            // 并返回删除节点右孩子为新的根节点。
            else {
                TreeNode* cur = root->right; // 找右子树最左面的节点
                while(cur->left != nullptr) {
                    cur = cur->left;
                }
                cur->left = root->left; // 把要删除的节点(root)左子树放在cur的左孩子的位置
                TreeNode* tmp = root;   // 把root节点保存一下,下面来删除
                root = root->right;     // 返回旧root的右孩子作为新root
                delete tmp;             // 释放节点内存(这里不写也可以,但C++最好手动释放一下吧)
                return root;
            }
        }
        if (root->val > key) root->left = deleteNode(root->left, key);
        if (root->val < key) root->right = deleteNode(root->right, key);
        return root;
    }
};

669. 修剪二叉搜索树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同时给定最小边界L 和最大边界 R。通过修剪二叉搜索树,使得所有节点的值在[L, R]中 (R>=L) 。你可能需要改变树的根节点,所以结果应当返回修剪好的二叉搜索树的新的根节点。

思路

相信看到这道题目大家都感觉是一道简单题(事实上leetcode上也标明是简单)。

但还真的不简单!

#递归法

直接想法就是:递归处理,然后遇到 不在区间内的结点的值则返回空,即root->val < low || root->val > high 的时候直接return NULL,一波修改,赶紧利落。

不难写出如下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trimBST(TreeNode* root, int low, int high) {
        if (root == nullptr || root->val < low || root->val > high) return nullptr;
        root->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root->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return root;
    }
};

然而[1, 3]区间在二叉搜索树的中可不是单纯的节点3和左孩子节点0就决定的,还要考虑节点0的右子树

我们在重新关注一下第二个示例,如图:

所以以上的代码是不可行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需要重构二叉树,想想是不是本题就有点复杂了。

其实不用重构那么复杂。

在上图中我们发现节点0并不符合区间要求,那么将节点0的右孩子 节点2 直接赋给 节点3的左孩子就可以了(就是把节点0从二叉树中移除),如图:

理解了最关键部分了我们再递归三部曲:

  •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以及返回值

这里我们为什么需要返回值呢?

因为是要遍历整棵树,做修改,其实不需要返回值也可以,我们也可以完成修剪(其实就是从二叉树中移除节点)的操作。

但是有返回值,更方便,可以通过递归函数的返回值来移除节点。

这样的做法在二叉树: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opens new window)和二叉树:搜索树中的删除操作 (opens new window)中大家已经了解过了。

代码如下:

TreeNode* trimBST(TreeNode* root, int low, int high)

确定终止条件

修剪的操作并不是在终止条件上进行的,所以就是遇到空节点返回就可以了。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nullptr;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如果root(当前节点)的元素小于low的数值,那么应该递归右子树,并返回右子树符合条件的头结点。

代码如下:

if (root->val < low) {
    TreeNode* 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 寻找符合区间[low, high]的节点
    return right;
}

如果root(当前节点)的元素大于high的,那么应该递归左子树,并返回左子树符合条件的头结点。

代码如下:

if (root->val > high) {
    TreeNode* 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 寻找符合区间[low, high]的节点
    return left;
}

接下来要将下一层处理完左子树的结果赋给root->left,处理完右子树的结果赋给root->right。

最后返回root节点,代码如下:

root->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 root->left接入符合条件的左孩子
root->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 root->right接入符合条件的右孩子
return root;

此时大家是不是还没发现这多余的节点究竟是如何从二叉树中移除的呢?

在回顾一下上面的代码,针对下图中二叉树的情况:

如下代码相当于把节点0的右孩子(节点2)返回给上一层,

如果需要删除的是左孩子,就此时需要承接住的结点就是该左孩子的右子树!所以此时的代码就是    TreeNode* right = root->right 
    return right;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也还需要对该右子树继续进行修建,所以返回的不应该是root->right而应该是继续把右子树拿去di'gui 

if (root->val < low) {
    TreeNode* 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 寻找符合区间[low, high]的节点
    return right;
}

然后如下代码相当于用节点3的左孩子 把下一层返回的 节点0的右孩子(节点2) 接住。

root->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此时节点3的左孩子就变成了节点2,将节点0从二叉树中移除了。

最后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trimBST(TreeNode* root, int low, int high)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nullptr;
        if (root->val < low) {
            TreeNode* 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 寻找符合区间[low, high]的节点
            return right;
        }
        if (root->val > high) {
            TreeNode* 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 寻找符合区间[low, high]的节点
            return left;
        }
        root->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 root->left接入符合条件的左孩子
        root->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 root->right接入符合条件的右孩子
        return root;
    }
};

精简之后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trimBST(TreeNode* root, int low, int high)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nullptr;
        if (root->val < low) return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if (root->val > high) return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root->left = trimBST(root->left, low, high);
        root->right = trimBST(root->right, low, high);
        return root;
    }
};

只看代码,其实不太好理解节点是如何移除的,这一块大家可以自己再模拟模拟!

617.合并二叉树

首次较为明显的的同时操作两个子树

首先二叉树是无法直接从下往上去遍历的,只有在递归的过程,在回溯的过程中才可以从下往上

106.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654.最大二叉树

给定一个不含重复元素的整数数组。一个以此数组构建的最大二叉树定义如下:

  • 二叉树的根是数组中的最大元素。
  • 左子树是通过数组中最大值左边部分构造出的最大二叉树。
  • 右子树是通过数组中最大值右边部分构造出的最大二叉树。

通过给定的数组构建最大二叉树,并且输出这个树的根节点。

示例 :

提示:

给定的数组的大小在 [1, 1000] 之间。

#视频讲解

《代码随想录》算法视频公开课:又是构造二叉树,又有很多坑!| LeetCode:654.最大二叉树 (opens new window),相信结合视频在看本篇题解,更有助于大家对本题的理解

#思路

最大二叉树的构建过程如下:

构造树一般采用的是前序遍历,因为先构造中间节点,然后递归构造左子树和右子树。

  •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传入的是存放元素的数组,返回该数组构造的二叉树的头结点,返回类型是指向节点的指针。

代码如下: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vector<int>& nums)

  • 确定终止条件

题目中说了输入的数组大小一定是大于等于1的,所以我们不用考虑小于1的情况,那么当递归遍历的时候,如果传入的数组大小为1,说明遍历到了叶子节点了。

那么应该定义一个新的节点,并把这个数组的数值赋给新的节点,然后返回这个节点。 这表示一个数组大小是1的时候,构造了一个新的节点,并返回。

代码如下: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if (nums.size() == 1) {
    node->val = nums[0];
    return node;
}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这里有三步工作

  1. 先要找到数组中最大的值和对应的下标, 最大的值构造根节点,下标用来下一步分割数组。

代码如下:

int maxValue = 0;
int maxValue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nums[i] > maxValue) {
        maxValue = nums[i];
        maxValueIndex = i;
    }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node->val = maxValue;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左区间 构造左子树

这里要判断maxValueIndex > 0,因为要保证左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0)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node->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右区间 构造右子树

判断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确保右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 1, nums.end());
    node->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这样我们就分析完了,整体代码如下:(详细注释)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vector<int>& nums)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if (nums.size() == 1) {
            node->val = nums[0];
            return node;
        }
        // 找到数组中最大的值和对应的下标
        int maxValue = 0;
        int maxValue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nums[i] > maxValue) {
                maxValue = nums[i];
                maxValueIndex = i;
            }
        }
        node->val = maxValue;
        //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左区间 构造左子树
        if (maxValueIndex > 0)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node->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右区间 构造右子树
        if (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 1, nums.end());
            node->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return node;
    }
};

以上代码比较冗余,效率也不高,每次还要切割的时候每次都要定义新的vector(也就是数组),但逻辑比较清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fbz.cn/a/562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滴滴滴,请看MYSQL事务的四大特征(ACID)的实现原理:晓其原理而通其实现。

一.什么是事务的四特征 原子性&#xff08;Atomicity&#xff0c;或称不可分割性&#xff09;一致性&#xff08;Consistency&#xff09;隔离性&#xff08;Isolation&#xff09;持久性&#xff08;Durability&#xff09; 接下来&#xff0c;我们将对四大特性的具体概念以及…

java中File转为MultipartFile的问题解决

今天为了需要&#xff0c;把File需要转为MultipartFile&#xff0c;下列代码&#xff0c;编译启动都没有问题 public static MultipartFile getMultipartFile(File file){File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MultipartFile multipartFile;try {fileInputStream new FileInputSt…

《JavaEE初阶》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原理(应用层)

《JavaEE初阶》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原理(应用层) 文章目录《JavaEE初阶》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原理(应用层)前言:应用层: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如何进行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格式选择:应用层的现成协议.前言: 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中的应用层概念以及如何自定义应用层…

centos7 安装photoprism部署私人相册

1、安装docker; 这个是前置条件&#xff0c;也很简单&#xff0c;暂且不表。 2、安装docker-compose&#xff1b;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1.21.1/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o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下载docker-co…

如何让你的blynk服务器随ubuntu系统启动?

昨天在ubuntu系统搭建了blynk服务器&#xff0c;无奈每次重启都要手动去启动&#xff0c;麻烦&#xff01; 今天就把它加入系统服务里面运行&#xff0c;一劳永逸 首先用WINSCP连接ubuntu在/root/文件夹下新建一个blynk文件夹 把blynk服务器文件放到文件夹中 在/etc/systemd/…

黑马程序员Java教程学习笔记(六)

学习视频&#xff1a;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v411372m 如侵权&#xff0c;请私信联系本人删除 文章目录黑马程序员Java教程学习笔记&#xff08;六&#xff09;File概述、File对象创建File类的常用方法方法递归非规律化递归问题&#xff1a;文件搜索IO前置内容&am…

P1003 [NOIP2011 提高组] 铺地毯

题目描述 为了准备一个独特的颁奖典礼&#xff0c;组织者在会场的一片矩形区域&#xff08;可看做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xff09;铺上一些矩形地毯。一共有 &#xfffd;n 张地毯&#xff0c;编号从 11 到 &#xfffd;n。现在将这些地毯按照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平行于…

C语言试题生成与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xff0c;网络教学方兴未艾。网上考试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xff0c;传统试卷考试方式有待提高。网络教学已从其规范性、科学性及考试工作组织、管理的统一性&#xff0c;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基于此&#xff0c;本系统开发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c试题生成与考试…

经典毕设项目-博客系统(spring boot、spring mvc、mybatis) gitee开源源码

目录 项目背景 核心技术 项目页面设计 注册页面 登录页面 博客列表页 博客详情页 个人博客列表页 个人博客发布页 个人博客修改页 项目模块与需求分析 AOP 处理模块 用户模块 文章模块 项目创建 实现 AOP 模块 实现登录拦截器 拦截器 拦截注册 实现统一数据…

补充C语言

1.关键字 前言: C90一共有32个关键字,C99比C90多了5个关键字,但主流的编译器对C99关键字支持的不是特别好, 所以后面主要以C90的32个关键字为标准1.1认识auto关键字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i 0;auto int j 0;retur…

为什么要参加软考?软考如何备考?

软考是指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xff0c;它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xff0c;是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之一。软考考试内容丰富&#xff0c;包括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等多个方面&#xff0c;考试难度…

Java分布式事务(七)

文章目录 🔥Seata提供XA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_业务说明🔥Seata提供XA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_下载启动Seata服务🔥Seata提供XA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_搭建聚合父工程构建🔥Seata提供XA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_转账功能实现上🔥Seata提供XA模式实现分布式事务_转账功能实现下🔥Se…

Qt-Web混合开发-CEF加载网页简单示例(12)

Qt-Web混合开发-CEF加载网页简单示例&#x1f499;&#x1f353; 文章目录Qt-Web混合开发-CEF加载网页简单示例&#x1f499;&#x1f353;1、概述&#x1f41b;&#x1f986;2、实现效果&#x1f605;&#x1f64f;3、实现功能&#x1f42e;&#x1f434;4、Qt部分关键代码&am…

2023/4/2总结

题解 线段树OR树状数组 - Virtual Judge (vjudge.net) 正如这道题目一样&#xff0c;我的心情也如此。 1.这道题是线段树问题&#xff0c;更改学生值即可&#xff0c;不需要用到懒惰标记。 2.再去按照区间查找即可。&#xff08;多组输入&#xff0c;拿20多次提交换来的&am…

2023大数据开发就业前景怎么样?

大数据开发就业班正在火热招生中。 大数据开发做什么&#xff1f; 大数据开发分两类&#xff0c;编写Hadoop、Spark的应用程序和对大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开发。大数据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和维护、相关工具平台的架构设计与产品开发、网络日志大…

【算法基础】(一)基础算法 --- 位运算

✨个人主页&#xff1a;bit me ✨当前专栏&#xff1a;算法基础 &#x1f525;专栏简介&#xff1a;该专栏主要更新一些基础算法题&#xff0c;有参加蓝桥杯等算法题竞赛或者正在刷题的铁汁们可以关注一下&#xff0c;互相监督打卡学习 &#x1f339; &#x1f339; &#x1f3…

C语言函数大全--d开头的函数

C语言函数大全 本篇介绍C语言函数大全–d开头的函数 1. detectgraph 1.1 函数说明 函数声明函数功能void detectgraph(int *graphdriver, int *graphmode);通过检测硬件确定图形驱动程序和模式 1.2 演示示例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stdlib.h> #incl…

【Java 并发编程】一文读懂线程、协程、守护线程

一文读懂线程、协程、守护线程1. 线程的调度1.1 协同式线程调度1.2 抢占式线程调度1.3 设置线程的优先级2. 线程的实现模型和协程2.1 内核线程实现2.2 用户线程实现2.3 混合实现2.4 Java 线程的实现2.5 协程2.5.1 出现的原因2.5.2 什么是协程2.5.3 Java19 虚拟线程 - 协程的复苏…

Activiti7与Spring、Spring Boot整合开发

Activiti整合Spring 一、Activiti与Spring整合开发 1.1 Activiti与Spring整合的配置 1)、在pom.xml文件引入坐标 如下 <properties><slf4j.version>1.6.6</slf4j.version><log4j.version>1.2.12</log4j.version> </properties> <d…

【源码教程案例】AI绘画与安全在未来主要方向有哪些?

AI绘画在未来有许多潜在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重点领域 高质量图像生成:随着生成模型的不断改进,未来的AI绘画可能会产生更高质量、更真实的图像,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个性化创作:AI绘画可以通过用户的个性化偏好和需求来定制艺术作品。这种定制可能包括颜…